

成團鎮位于柳江區西南面,東與拉堡鎮接壤,東南與進德鎮為鄰,南連百朋鎮,西鄰三都鎮,西北接洛滿鎮,北接柳州市柳南區。鎮政府駐地成團街,距縣城拉堡鎮12公里,距柳州市中心21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33.6平方公里,總人口60302人。該鎮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曾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位于靈江村水靈屯的成團會議舊址,已成為柳州市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成團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其特色農業主要包括水稻、葡萄、草莓、蔬菜以及漁業等產業。該鎮不僅是廣西優質稻商品糧生產基地、廣西陸基圓池對蝦養殖示范基地、柳州市優質葡萄生產基地,還是無公害羅非魚養殖示范基地。至2022年底,依托袁隆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和技術支持,成功建設了雜交水稻國際育種中心科研基地150畝;種植葡萄面積約3.07萬畝,連片種植面積達2萬畝。在魯比村打造200畝高標準葡萄栽培示范園,以示范園帶動全鎮葡萄品質整體提升,葡萄年均產量4.54萬噸;全年草莓種植面積達0.21萬畝,年均產量0.32萬噸,先后建成大榮近郊草莓、北弓蔬菜大棚、尚品田園生態農業等一批示范基地,成團草莓自由采摘享譽全市。成團的蔬菜種植面廣,涉及各村,品種繁多,主要集中在盤石村、龍山、成團村、甘塘、同樂、六道村、兩合和魯比村等種植。盤石以香蔥和大蒜種植為主,種植面積約2200余畝,六道以葉菜和瓜類為主,種植面積約2700畝。龍山種植大白菜為主。我鎮結合“生態漁業+旅游”綠色發展模式,成團鎮大力發展漁業產業發展,成團鎮羅非魚養殖區主要位于白露村。利用水系發達、水質冬暖夏涼,利于熱帶魚越冬得天獨厚的條件,建成白露滾水壩養殖基地占地約300畝。
在原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成團鎮產業發展不斷更新,積極引進新產業,探索新技術,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先后引進淡水養海蝦、養鱸魚等產業。成功推動“陸基圓池循環水”水產立體養殖項目落戶成團。陸基圓池循環水水產立體養殖示范基地位于成團鎮盤石村大發屯,以養殖南美白對蝦、鱸魚為主,該基地于2022年建成投用,采用設施漁業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改變傳統的露天土地粗放養殖模式,具有占地少、產量高、管理方便、捕撈成本低、養殖污水易集中處理、抗極端氣候災害能力強等優勢,實現全年無間斷養殖和反季節養殖。全年可產南美白對蝦6批、加州鱸魚2批,實現年產海鮮約60萬斤,年產值約1300萬元。
成團鎮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幸福蓮花、舟村慢生活、鄉愁竹達等柳州市著名的近郊旅游景點。蓮花屯榮膺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竹達屯作為全國百佳旅游目的地,同時也是民族風情旅游的打卡勝地,榮獲第三批廣西民族特色村寨榮譽稱號。渡村至成團公路作為廣西唯一入選2021年度中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紅色之旅初心路”的公路,成為眾多騎行愛好者的首選路線。朝陽渡槽與金色稻田相映成趣,已成為近年來的網紅打卡熱點。成團鎮致力于打造全域紅色文化旅游經濟帶,結合“周末休閑游”“鄉村采摘游”等主題,積極探索并實踐了“基地+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成團鎮位于柳江區西南面,東與拉堡鎮接壤,東南與進德鎮為鄰,南連百朋鎮,西鄰三都鎮,西北接洛滿鎮,北接柳州市柳南區。鎮政府駐地成團街,距縣城拉堡鎮12公里,距柳州市中心21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33.6平方公里,總人口60302人。該鎮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曾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位于靈江村水靈屯的成團會議舊址,已成為柳州市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成團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其特色農業主要包括水稻、葡萄、草莓、蔬菜以及漁業等產業。該鎮不僅是廣西優質稻商品糧生產基地、廣西陸基圓池對蝦養殖示范基地、柳州市優質葡萄生產基地,還是無公害羅非魚養殖示范基地。至2022年底,依托袁隆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和技術支持,成功建設了雜交水稻國際育種中心科研基地150畝;種植葡萄面積約3.07萬畝,連片種植面積達2萬畝。在魯比村打造200畝高標準葡萄栽培示范園,以示范園帶動全鎮葡萄品質整體提升,葡萄年均產量4.54萬噸;全年草莓種植面積達0.21萬畝,年均產量0.32萬噸,先后建成大榮近郊草莓、北弓蔬菜大棚、尚品田園生態農業等一批示范基地,成團草莓自由采摘享譽全市。成團的蔬菜種植面廣,涉及各村,品種繁多,主要集中在盤石村、龍山、成團村、甘塘、同樂、六道村、兩合和魯比村等種植。盤石以香蔥和大蒜種植為主,種植面積約2200余畝,六道以葉菜和瓜類為主,種植面積約2700畝。龍山種植大白菜為主。我鎮結合“生態漁業+旅游”綠色發展模式,成團鎮大力發展漁業產業發展,成團鎮羅非魚養殖區主要位于白露村。利用水系發達、水質冬暖夏涼,利于熱帶魚越冬得天獨厚的條件,建成白露滾水壩養殖基地占地約300畝。
在原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成團鎮產業發展不斷更新,積極引進新產業,探索新技術,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先后引進淡水養海蝦、養鱸魚等產業。成功推動“陸基圓池循環水”水產立體養殖項目落戶成團。陸基圓池循環水水產立體養殖示范基地位于成團鎮盤石村大發屯,以養殖南美白對蝦、鱸魚為主,該基地于2022年建成投用,采用設施漁業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改變傳統的露天土地粗放養殖模式,具有占地少、產量高、管理方便、捕撈成本低、養殖污水易集中處理、抗極端氣候災害能力強等優勢,實現全年無間斷養殖和反季節養殖。全年可產南美白對蝦6批、加州鱸魚2批,實現年產海鮮約60萬斤,年產值約1300萬元。
成團鎮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幸福蓮花、舟村慢生活、鄉愁竹達等柳州市著名的近郊旅游景點。蓮花屯榮膺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竹達屯作為全國百佳旅游目的地,同時也是民族風情旅游的打卡勝地,榮獲第三批廣西民族特色村寨榮譽稱號。渡村至成團公路作為廣西唯一入選2021年度中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紅色之旅初心路”的公路,成為眾多騎行愛好者的首選路線。朝陽渡槽與金色稻田相映成趣,已成為近年來的網紅打卡熱點。成團鎮致力于打造全域紅色文化旅游經濟帶,結合“周末休閑游”“鄉村采摘游”等主題,積極探索并實踐了“基地+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