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碩果盈枝。時下正值火龍果豐收季,位于進德鎮龍新村的玲全火龍果種植園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一顆顆飽滿的火龍果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采摘,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為夏日增添了一抹“紅火”的豐收喜悅。
6月27日,記者走進玲全火龍果種植園,只見基地內連片的火龍果植株郁郁蔥蔥,植株上垂掛著一個個色澤鮮艷的火龍果,猶如紅燈籠般點綴在翠綠的枝條間,格外喜人。村民們正動作嫻熟地剪摘果實,不一會兒,筐子里便堆滿了飽滿鮮紅的“紅寶石”。
“這一批果子長勢不錯,甜度高、個頭大,現在每天的采摘量能達到6000至10000斤。”玲全火龍果種植園負責人何金全彎腰托起一個沉甸甸的火龍果,笑容里透著自豪。據他介紹,該園種植紅心火龍果118畝,今年第一批火龍果預計總產量約15萬斤,產值20多萬元;全年預計總產量50萬斤,總產值可達100萬元。
種植園里,龍新村村民韋桂春麻利地剪下一顆紫紅發亮的火龍果,雙手翻飛間,果筐很快堆成了小山,她擦擦額頭的汗笑道:“我來這里務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旺季每月能掙3000多元,離家近還能補貼家用。”在玲全火龍果種植園里,像韋桂春這樣的固定工人有10名,采摘旺季時還會臨時增聘人手,帶動周邊村民共同增收。
走進分揀區,村民們正按果品等級將火龍果進行分裝,紫紅色的果實整齊碼放在塑料筐中,表皮泛著誘人的光澤,清甜的果香彌漫整個工棚。“我們的火龍果主要銷往海吉星市場,目前收購價穩定在2元一斤,回頭客特別多,銷售供不應求。”何金全說道,種植園采用分批輪采模式,約20天可采摘一批,一年能收獲10批左右。
玲全火龍果種植園的豐收,是進德鎮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培育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進德鎮立足資源優勢,持續深耕特色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布局火龍果、葡萄、三華李、嘉寶果等水果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走出一條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特色發展之路。
記者:姚瑋懌
炎炎夏日,碩果盈枝。時下正值火龍果豐收季,位于進德鎮龍新村的玲全火龍果種植園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一顆顆飽滿的火龍果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采摘,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為夏日增添了一抹“紅火”的豐收喜悅。
6月27日,記者走進玲全火龍果種植園,只見基地內連片的火龍果植株郁郁蔥蔥,植株上垂掛著一個個色澤鮮艷的火龍果,猶如紅燈籠般點綴在翠綠的枝條間,格外喜人。村民們正動作嫻熟地剪摘果實,不一會兒,筐子里便堆滿了飽滿鮮紅的“紅寶石”。
“這一批果子長勢不錯,甜度高、個頭大,現在每天的采摘量能達到6000至10000斤。”玲全火龍果種植園負責人何金全彎腰托起一個沉甸甸的火龍果,笑容里透著自豪。據他介紹,該園種植紅心火龍果118畝,今年第一批火龍果預計總產量約15萬斤,產值20多萬元;全年預計總產量50萬斤,總產值可達100萬元。
種植園里,龍新村村民韋桂春麻利地剪下一顆紫紅發亮的火龍果,雙手翻飛間,果筐很快堆成了小山,她擦擦額頭的汗笑道:“我來這里務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旺季每月能掙3000多元,離家近還能補貼家用。”在玲全火龍果種植園里,像韋桂春這樣的固定工人有10名,采摘旺季時還會臨時增聘人手,帶動周邊村民共同增收。
走進分揀區,村民們正按果品等級將火龍果進行分裝,紫紅色的果實整齊碼放在塑料筐中,表皮泛著誘人的光澤,清甜的果香彌漫整個工棚。“我們的火龍果主要銷往海吉星市場,目前收購價穩定在2元一斤,回頭客特別多,銷售供不應求。”何金全說道,種植園采用分批輪采模式,約20天可采摘一批,一年能收獲10批左右。
玲全火龍果種植園的豐收,是進德鎮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培育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進德鎮立足資源優勢,持續深耕特色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布局火龍果、葡萄、三華李、嘉寶果等水果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走出一條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特色發展之路。
記者:姚瑋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