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內容:關于支持擦亮“劉三姐”品牌,助推廣西文旅融合新發展的建議
“劉三姐”是享譽中外的文化品牌,這塊金字招牌一度成為多地爭搶的焦點。多年來,在“生態長壽市·三姐文化城”的發展定位中,河池市努力挖掘劉三姐文化內涵和價值,積極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但受各種因素制約影響,河池“劉三姐”文化發展至今尚未取得預期成效,以致未能發揮真正的品牌效應,未能成為拉動河池市乃至全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究其原因,一是統籌不夠,導致河池市與桂林、柳州存在同一品牌同質化競爭,品牌建設滯后,導致河池“劉三姐”在大眾視野中逐漸變得模糊;二是對品牌的內涵、底蘊研究挖掘不夠深入,使河池市因“劉三姐”衍生的文旅產品、項目大多停留在簡單的文化傾訴上而沒有形成強勁的競爭優勢,反而落后與桂林、柳州,廣西““劉三姐””品牌影響力并未獲得真正擴大;三是缺少充分體現劉三姐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獨特價值、積聚超高人氣的龍頭文旅項目。
為此,建議自治區:
一、樹立品牌戰略意識,加強頂層規劃設計。要將“劉三姐”品牌放到全區發展大局中去謀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路徑,進一步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并為“劉三姐”品牌建設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要打破地域壁壘,集聚力量,創建“河池宜州+周邊縣”的統籌聯動體系,把功能相近的桂林、柳州等區域和分散的文旅產品、文化資源整合起來,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的旅游格局。
二、強化理念創新,拓展“劉三姐”文化傳播途徑。要在文化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上做足文章,在龍江河、下枧河、漓江、柳江等的觀光創意、景點布局、形象提升上狠下功夫,獨具匠心地規劃、打造、提升一批主題突出、更具盛唐壯民族風情兼具劉三姐文化的景區、景點、文化場館、文創基地,并力求精致、精美和沉浸性,讓游客感覺來有所值;要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等現代傳播手段,對劉三姐的前世今生、傳說故事等進行視覺和聽覺的再編碼,進一步擴大品牌的傳播范圍。
三、建設“劉三姐彩調特色小鎮”,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宜州素有“彩調之鄉”美譽,宜州人表演的彩調劇《龍女與漢鵬》曾到北京懷仁堂作專場演出;第一個彩調《劉三姐》劇本出自宜州,因此,宜州又是彩調劇《劉三姐》的開宗起源之地。廣西彩調團成立之初,演職員一半以上是宜州人,如江波、羅亮、唐佩珠等。要將彩調融入文旅項目開發,在河池宜州選址建設一個以“劉三姐”文化為主線,集廣西彩調之大成,集文博展示、文創研究、民俗體驗、非遺傳承、游戲游藝、壯鄉美食于一體的彩調特色小鎮,讓河池與桂林都成為彩調藝術家和愛好者們的精神家園,同時吸引不同身份、教育背景、年齡層次的市民、游客參與交流互動,最終實現社會大眾對“劉三姐”文化的熏染、青睞與融合,凝聚起推動河池文旅興市的強大力量。
四、塑造品牌形象,傳揚更加動人的“劉三姐”之聲。劉三姐文化旅游除了迷人的山水風光,還在于它的文化氛圍和文化體驗。鑒于合唱對城市文化氛圍營造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又是一項易于普及、參與性強的群眾文化活動,建議由文化部門牽頭抓總,依托區內高校、文藝團體、教育機構等資源,以劉三姐文化核心區——宜州為龍頭,采取組建各種合唱隊伍、常態化開展群眾合唱活動和合唱藝術交流活動、培養一批合唱指揮人才、創作系列“劉三姐”特色合唱作品、申報中國音樂家合唱聯盟(宜州)基地等舉措,打造“一座會唱歌的城市”,進一步提高河池“三姐文化城”的影響力。
五、推動宣傳營銷全域統籌,全面釋放“劉三姐”品牌影響力。制定“劉三姐文化旅游推廣計劃”,整合全區特別是桂林、柳州、河池的文化資源,在全國各地開展展演、講座、論壇等各類宣傳推廣活動,大力推介我區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要持續打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宜州劉三姐文化旅游節等節慶品牌,做大做強有特色的主題文旅活動,如“劉三姐論壇”“劉三姐詩詞大會”“劉三姐音樂匯”“到歌仙故里唱合唱”“山歌彩調小傳人專場”等等,助推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六、打造特色智庫,為劉三姐品牌加持賦能。掛靠河池學院,政府專項撥款成立“劉三姐文化傳承發展研究中心”,全面挖掘整理劉三姐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劉三姐文化起源和發展,并通過該平臺吸引多方面優秀人才,包括藝術、科研、文創等方面人才,為劉三姐品牌加持賦能。同時加強與國內著名文化單位以及專家學者的聯系協作,使劉三姐文化在推陳出新中更豐富和深化。
承辦單位: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池市政府、桂林市政府、柳州市政府協辦
辦理答復情況:
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自治區政協十二屆
五次會議第20220102號提案會辦意見的函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現將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20220102號提案提出的有關支持擦亮“劉三姐”品牌、助推廣西文旅融合新發展方面的建議辦理情況函告如下,請綜合后一并答復提案者。??
一、柳州市打造和發揮“劉三姐”品牌作用基本情況
相傳柳州是劉三姐的傳歌圣地,也是劉三姐騎魚升天成仙之地。風靡全國的電影《劉三姐》就是根據上世紀50年代末柳州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彩調劇《劉三姐》改編而成。
柳州一貫注重“劉三姐”品牌的打造。以歌仙劉三姐民間傳說為主要文化內涵的魚峰公園,現存“三姐巖”“對歌坪”等遺址,三姐巖內有“傳歌、對歌、成仙”群雕,山腰“對歌坪”立有大理石雕刻劉三姐塑像。魚峰山腳小龍潭中的“南潭魚躍”雕塑,時時講述著劉三姐騎魚升天成仙的美麗傳說。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打造、傳播劉三姐主題文化品牌,魚峰公園新建了劉三姐文化長廊、劉三姐故居等景點,并在周邊設置五個固定的“青檀樹下天天唱”山歌特色文化歌臺,開展山歌演唱、山歌比賽及舉辦山歌節等文化活動,創建“公園+山歌”的特色宣傳模式。如今,魚峰公園成為許多山歌手以歌會友的集聚地。每逢節假日,公園歌仙廣場匯聚四方賓客,歌聲如潮,人們親切稱為“魚峰歌圩”,成為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最受老百姓喜愛的群眾文化品牌。正可謂:“柳州本是山歌窩,三姐傳歌萬千籮;好比九曲柳江水,江水幾長歌幾多?!?014年,柳州“魚峰歌圩”獲評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多年來,劉三姐山歌文化的沃土一直為柳州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著取之不盡的養分。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與柳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自2014年起已連續舉辦八屆(含線上),成為每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歌節最具影響力的文旅活動之一,屢上央視,影響廣泛。柳州市人民廣場“劉三姐”大舞臺推出的群眾文化“周周演”活動、魚峰區打造的“魚峰之聲”群眾文藝匯演、“立魚歡歌”廣場文化節、“小歌仙”少年兒童藝術團等傳播“劉三姐”文化品牌載體深受老百姓和游客的喜愛。持續舉辦的柳州原創歌曲作品大賽,涌現出了一大批以山歌為題材的優秀作品。同時支持成立“劉三姐山歌文化傳承研究會”,加大研究和推廣劉三姐山歌文化。
充分汲取了劉三姐山歌文化豐富營養而推出的柳州原創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彩調山歌劇《歌妹》、民族歌舞劇《白蓮》、民族音畫劇《八桂大歌》、舞蹈詩劇《侗》等,曾先后榮獲國家“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及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廣西劇展“桂花金獎”等殊榮,充分體現了我市山歌文化的無窮魅力和藝術價值,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在城市文化旅游推介活動中,是我市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成效頗豐。
二、進一步擦亮“劉三姐”品牌,助推文旅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針對自治區政協潘紅日委員提出的建議,我市擬采取以下措施:
(一)增強“劉三姐”品牌戰略意識。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路徑,深入挖掘本地域“劉三姐”山歌文化資源,豐富“劉三姐”文化品牌內涵和表現形式,加大“劉三姐”品牌建設力度。
(二)加大“劉三姐”品牌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公益性演出平臺,加入山歌文化元素,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劉三姐”歌會。在主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加強“劉三姐”相關內容的宣傳投放頻次,引導全社會持續關注。
(三)支持社會力量籌辦“劉三姐文化博物館”。以“劉三姐山歌文化傳承研究會”為籌備主體,在場地、資金、展陳等方面予以支持,力爭早日建成柳州“劉三姐文化博物館”,提升山歌文化底蘊。
(四)持續舉辦“中國·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柳州原創歌曲作品大賽,傳承和發展山歌文化,提升山歌文化影響力。
(五)舉辦“山歌唱響新時代”柳州山歌作品征集活動。充分發揮老百姓愛唱山歌的文化傳統,謳歌美好生活,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展現鄉村振興新畫卷,傳承和發展山歌文化。
(六)開展彩調《劉三姐》文旅演藝駐場演出項目可行性研究。努力打造《劉三姐》主題文旅演藝項目,豐富柳州文化旅游內涵,為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文旅產品,更好拉動旅游市場。
專此函達。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7日
建議內容:關于支持擦亮“劉三姐”品牌,助推廣西文旅融合新發展的建議
“劉三姐”是享譽中外的文化品牌,這塊金字招牌一度成為多地爭搶的焦點。多年來,在“生態長壽市·三姐文化城”的發展定位中,河池市努力挖掘劉三姐文化內涵和價值,積極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但受各種因素制約影響,河池“劉三姐”文化發展至今尚未取得預期成效,以致未能發揮真正的品牌效應,未能成為拉動河池市乃至全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究其原因,一是統籌不夠,導致河池市與桂林、柳州存在同一品牌同質化競爭,品牌建設滯后,導致河池“劉三姐”在大眾視野中逐漸變得模糊;二是對品牌的內涵、底蘊研究挖掘不夠深入,使河池市因“劉三姐”衍生的文旅產品、項目大多停留在簡單的文化傾訴上而沒有形成強勁的競爭優勢,反而落后與桂林、柳州,廣西““劉三姐””品牌影響力并未獲得真正擴大;三是缺少充分體現劉三姐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獨特價值、積聚超高人氣的龍頭文旅項目。
為此,建議自治區:
一、樹立品牌戰略意識,加強頂層規劃設計。要將“劉三姐”品牌放到全區發展大局中去謀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路徑,進一步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并為“劉三姐”品牌建設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要打破地域壁壘,集聚力量,創建“河池宜州+周邊縣”的統籌聯動體系,把功能相近的桂林、柳州等區域和分散的文旅產品、文化資源整合起來,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的旅游格局。
二、強化理念創新,拓展“劉三姐”文化傳播途徑。要在文化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上做足文章,在龍江河、下枧河、漓江、柳江等的觀光創意、景點布局、形象提升上狠下功夫,獨具匠心地規劃、打造、提升一批主題突出、更具盛唐壯民族風情兼具劉三姐文化的景區、景點、文化場館、文創基地,并力求精致、精美和沉浸性,讓游客感覺來有所值;要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等現代傳播手段,對劉三姐的前世今生、傳說故事等進行視覺和聽覺的再編碼,進一步擴大品牌的傳播范圍。
三、建設“劉三姐彩調特色小鎮”,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宜州素有“彩調之鄉”美譽,宜州人表演的彩調劇《龍女與漢鵬》曾到北京懷仁堂作專場演出;第一個彩調《劉三姐》劇本出自宜州,因此,宜州又是彩調劇《劉三姐》的開宗起源之地。廣西彩調團成立之初,演職員一半以上是宜州人,如江波、羅亮、唐佩珠等。要將彩調融入文旅項目開發,在河池宜州選址建設一個以“劉三姐”文化為主線,集廣西彩調之大成,集文博展示、文創研究、民俗體驗、非遺傳承、游戲游藝、壯鄉美食于一體的彩調特色小鎮,讓河池與桂林都成為彩調藝術家和愛好者們的精神家園,同時吸引不同身份、教育背景、年齡層次的市民、游客參與交流互動,最終實現社會大眾對“劉三姐”文化的熏染、青睞與融合,凝聚起推動河池文旅興市的強大力量。
四、塑造品牌形象,傳揚更加動人的“劉三姐”之聲。劉三姐文化旅游除了迷人的山水風光,還在于它的文化氛圍和文化體驗。鑒于合唱對城市文化氛圍營造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又是一項易于普及、參與性強的群眾文化活動,建議由文化部門牽頭抓總,依托區內高校、文藝團體、教育機構等資源,以劉三姐文化核心區——宜州為龍頭,采取組建各種合唱隊伍、常態化開展群眾合唱活動和合唱藝術交流活動、培養一批合唱指揮人才、創作系列“劉三姐”特色合唱作品、申報中國音樂家合唱聯盟(宜州)基地等舉措,打造“一座會唱歌的城市”,進一步提高河池“三姐文化城”的影響力。
五、推動宣傳營銷全域統籌,全面釋放“劉三姐”品牌影響力。制定“劉三姐文化旅游推廣計劃”,整合全區特別是桂林、柳州、河池的文化資源,在全國各地開展展演、講座、論壇等各類宣傳推廣活動,大力推介我區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要持續打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宜州劉三姐文化旅游節等節慶品牌,做大做強有特色的主題文旅活動,如“劉三姐論壇”“劉三姐詩詞大會”“劉三姐音樂匯”“到歌仙故里唱合唱”“山歌彩調小傳人專場”等等,助推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六、打造特色智庫,為劉三姐品牌加持賦能。掛靠河池學院,政府專項撥款成立“劉三姐文化傳承發展研究中心”,全面挖掘整理劉三姐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劉三姐文化起源和發展,并通過該平臺吸引多方面優秀人才,包括藝術、科研、文創等方面人才,為劉三姐品牌加持賦能。同時加強與國內著名文化單位以及專家學者的聯系協作,使劉三姐文化在推陳出新中更豐富和深化。
承辦單位: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池市政府、桂林市政府、柳州市政府協辦
辦理答復情況:
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自治區政協十二屆
五次會議第20220102號提案會辦意見的函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現將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20220102號提案提出的有關支持擦亮“劉三姐”品牌、助推廣西文旅融合新發展方面的建議辦理情況函告如下,請綜合后一并答復提案者。??
一、柳州市打造和發揮“劉三姐”品牌作用基本情況
相傳柳州是劉三姐的傳歌圣地,也是劉三姐騎魚升天成仙之地。風靡全國的電影《劉三姐》就是根據上世紀50年代末柳州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彩調劇《劉三姐》改編而成。
柳州一貫注重“劉三姐”品牌的打造。以歌仙劉三姐民間傳說為主要文化內涵的魚峰公園,現存“三姐巖”“對歌坪”等遺址,三姐巖內有“傳歌、對歌、成仙”群雕,山腰“對歌坪”立有大理石雕刻劉三姐塑像。魚峰山腳小龍潭中的“南潭魚躍”雕塑,時時講述著劉三姐騎魚升天成仙的美麗傳說。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打造、傳播劉三姐主題文化品牌,魚峰公園新建了劉三姐文化長廊、劉三姐故居等景點,并在周邊設置五個固定的“青檀樹下天天唱”山歌特色文化歌臺,開展山歌演唱、山歌比賽及舉辦山歌節等文化活動,創建“公園+山歌”的特色宣傳模式。如今,魚峰公園成為許多山歌手以歌會友的集聚地。每逢節假日,公園歌仙廣場匯聚四方賓客,歌聲如潮,人們親切稱為“魚峰歌圩”,成為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最受老百姓喜愛的群眾文化品牌。正可謂:“柳州本是山歌窩,三姐傳歌萬千籮;好比九曲柳江水,江水幾長歌幾多。”2014年,柳州“魚峰歌圩”獲評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多年來,劉三姐山歌文化的沃土一直為柳州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著取之不盡的養分。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與柳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自2014年起已連續舉辦八屆(含線上),成為每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歌節最具影響力的文旅活動之一,屢上央視,影響廣泛。柳州市人民廣場“劉三姐”大舞臺推出的群眾文化“周周演”活動、魚峰區打造的“魚峰之聲”群眾文藝匯演、“立魚歡歌”廣場文化節、“小歌仙”少年兒童藝術團等傳播“劉三姐”文化品牌載體深受老百姓和游客的喜愛。持續舉辦的柳州原創歌曲作品大賽,涌現出了一大批以山歌為題材的優秀作品。同時支持成立“劉三姐山歌文化傳承研究會”,加大研究和推廣劉三姐山歌文化。
充分汲取了劉三姐山歌文化豐富營養而推出的柳州原創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彩調山歌劇《歌妹》、民族歌舞劇《白蓮》、民族音畫劇《八桂大歌》、舞蹈詩劇《侗》等,曾先后榮獲國家“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及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廣西劇展“桂花金獎”等殊榮,充分體現了我市山歌文化的無窮魅力和藝術價值,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在城市文化旅游推介活動中,是我市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成效頗豐。
二、進一步擦亮“劉三姐”品牌,助推文旅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針對自治區政協潘紅日委員提出的建議,我市擬采取以下措施:
(一)增強“劉三姐”品牌戰略意識。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路徑,深入挖掘本地域“劉三姐”山歌文化資源,豐富“劉三姐”文化品牌內涵和表現形式,加大“劉三姐”品牌建設力度。
(二)加大“劉三姐”品牌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公益性演出平臺,加入山歌文化元素,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劉三姐”歌會。在主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加強“劉三姐”相關內容的宣傳投放頻次,引導全社會持續關注。
(三)支持社會力量籌辦“劉三姐文化博物館”。以“劉三姐山歌文化傳承研究會”為籌備主體,在場地、資金、展陳等方面予以支持,力爭早日建成柳州“劉三姐文化博物館”,提升山歌文化底蘊。
(四)持續舉辦“中國·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柳州原創歌曲作品大賽,傳承和發展山歌文化,提升山歌文化影響力。
(五)舉辦“山歌唱響新時代”柳州山歌作品征集活動。充分發揮老百姓愛唱山歌的文化傳統,謳歌美好生活,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展現鄉村振興新畫卷,傳承和發展山歌文化。
(六)開展彩調《劉三姐》文旅演藝駐場演出項目可行性研究。努力打造《劉三姐》主題文旅演藝項目,豐富柳州文化旅游內涵,為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文旅產品,更好拉動旅游市場。
專此函達。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