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期期間,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成為青少年暑期社會實踐“打卡地”和垃圾分類學習“第二課堂”。 一批批滿懷好奇與朝氣的少年接連涌入,在沉浸式教學里解鎖分類知識,在互動體驗中收獲成長技能,讓快樂與環保意識一起“升級”。
8月11日,位于柳江區人民文化宮廣場旁的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迎來一批求知若渴的少年。在實物展示區,果皮、塑料、紙張與它們的再生成品并排陳列,“變廢為寶”的魔法一目了然;圖文展板前,孩子們被繽紛的科普內容吸引駐足,邊聽講解邊細細觀看;展廳內的互動答題一體機,可供孩子們參與垃圾分類模擬挑戰,趣味掌握分類技巧,了解生活垃圾從源頭分類到末端處理的全鏈條流程,直觀領悟“源頭減一分、末端少一噸”的深刻含義。
“邊玩邊學真有意思,垃圾分類知識我都記住了,回家就給爸爸媽媽當小老師。”參觀的學生覃明軒興奮地說。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憑借科普的深度、趣味的魔力、實踐的引力,這場“小手拉大手”環保接力,正把垃圾分類從校園課堂延伸至千家萬戶。
“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互動游戲和實物展示等方式,讓大家在沉浸式體驗中領悟‘為何要分類’、掌握‘如何分類’。”講解員韋佳佳介紹道,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將科普融入日常,讓垃圾分類成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環保自覺。
作為柳江區垃圾分類宣傳的核心陣地,該基地占地約150平方米,是柳州市首座“獨立一體式”宣教建筑。秉承“參觀+體驗+共享”理念,基地設有生活垃圾科普區、垃圾分類宣傳欄、互動游戲區和環創藝術墻面等九個區域,同時還引進互動答題一體機和智能機器人,借助文字、圖片、影視、圖書、互動游戲等多種可視化手段呈現垃圾分類知識,帶給參觀者直觀真切的沉浸式體驗。自2022年6月開放以來,已接待學生團隊和市民訪客萬余人次,熱度持續攀升。
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不僅是知識的傳播站,更是綠色行動的孵化器,它把每一次參觀轉化為一次行動號召,把每一次互動沉淀為一份全民習慣,持續為垃圾分類注入動能、為生態文明刷新底色,讓“文明柳江”從愿景走進日常。
記者:韋瑩蕓 ?通訊員:王磊
今年暑期期間,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成為青少年暑期社會實踐“打卡地”和垃圾分類學習“第二課堂”。 一批批滿懷好奇與朝氣的少年接連涌入,在沉浸式教學里解鎖分類知識,在互動體驗中收獲成長技能,讓快樂與環保意識一起“升級”。
8月11日,位于柳江區人民文化宮廣場旁的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迎來一批求知若渴的少年。在實物展示區,果皮、塑料、紙張與它們的再生成品并排陳列,“變廢為寶”的魔法一目了然;圖文展板前,孩子們被繽紛的科普內容吸引駐足,邊聽講解邊細細觀看;展廳內的互動答題一體機,可供孩子們參與垃圾分類模擬挑戰,趣味掌握分類技巧,了解生活垃圾從源頭分類到末端處理的全鏈條流程,直觀領悟“源頭減一分、末端少一噸”的深刻含義。
“邊玩邊學真有意思,垃圾分類知識我都記住了,回家就給爸爸媽媽當小老師。”參觀的學生覃明軒興奮地說。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憑借科普的深度、趣味的魔力、實踐的引力,這場“小手拉大手”環保接力,正把垃圾分類從校園課堂延伸至千家萬戶。
“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互動游戲和實物展示等方式,讓大家在沉浸式體驗中領悟‘為何要分類’、掌握‘如何分類’。”講解員韋佳佳介紹道,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將科普融入日常,讓垃圾分類成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環保自覺。
作為柳江區垃圾分類宣傳的核心陣地,該基地占地約150平方米,是柳州市首座“獨立一體式”宣教建筑。秉承“參觀+體驗+共享”理念,基地設有生活垃圾科普區、垃圾分類宣傳欄、互動游戲區和環創藝術墻面等九個區域,同時還引進互動答題一體機和智能機器人,借助文字、圖片、影視、圖書、互動游戲等多種可視化手段呈現垃圾分類知識,帶給參觀者直觀真切的沉浸式體驗。自2022年6月開放以來,已接待學生團隊和市民訪客萬余人次,熱度持續攀升。
柳江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不僅是知識的傳播站,更是綠色行動的孵化器,它把每一次參觀轉化為一次行動號召,把每一次互動沉淀為一份全民習慣,持續為垃圾分類注入動能、為生態文明刷新底色,讓“文明柳江”從愿景走進日常。
記者:韋瑩蕓 ?通訊員: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