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正是竹筍豐收的黃金時節。柳江區的田間地頭綠意盎然,各竹筍深加工企業也隨之奏響繁忙的生產樂章。6月27日,在位于柳江區成團鎮六道村的柳州筍丫頭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忙碌地分揀、清洗新鮮竹筍,快速將大自然饋贈的美味送入腌制環節,空氣中彌漫著濃郁醇厚的酸香。
當天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車間課堂”在此開展,柳州職業技術大學組織柳北區農村困難殘疾人實用技術(竹筍種植與酸筍加工)培訓班學員走進生產一線,在公司負責人的引導下,現場參觀竹筍從原料到成品的蛻變。作為柳江區本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柳江酸筍制作技藝”傳承人,柳州筍丫頭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顏茜茜化身“非遺講師”,從選材的講究、老壇發酵的秘訣,到腌制過程的關鍵把控,毫無保留地分享技藝精髓。活動現場,顏茜茜還將精心制作的“老酸水”贈予每位學員,并耐心指導后續制作要點,讓非遺技藝走出車間,播撒希望的種子。
來自柳北區沙塘鎮郭村大村屯的學員黃永龍全程格外專注,他家有13畝甜筍地,過去因單純售賣鮮筍,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不穩定。“以前只知道賣鮮筍,現在學會了酸筍制作技藝,不僅能延長保存期,還能賣出更好的價錢,以后種筍更有奔頭!”黃永龍的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學員麥家香表示,非常喜歡老壇酸筍的風味,計劃回家嘗試制作,讓家人也能品嘗這份美味。
柳州筍丫頭農業有限公司深耕竹筍深加工領域,以傳承非遺技藝為根基,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依托傳統老壇發酵工藝,打造出獨具風味的酸筍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帶動周邊農戶參與竹筍種植、加工,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生力軍。
談及未來規劃,顏茜茜目光堅定:“老壇發酵酸筍制作技藝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我們既要守住傳統,也要與時俱進。”她表示,公司將持續開展技藝培訓,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柳江酸筍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小酸筍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金”,讓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記者:蘭德波
六月,正是竹筍豐收的黃金時節。柳江區的田間地頭綠意盎然,各竹筍深加工企業也隨之奏響繁忙的生產樂章。6月27日,在位于柳江區成團鎮六道村的柳州筍丫頭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忙碌地分揀、清洗新鮮竹筍,快速將大自然饋贈的美味送入腌制環節,空氣中彌漫著濃郁醇厚的酸香。
當天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車間課堂”在此開展,柳州職業技術大學組織柳北區農村困難殘疾人實用技術(竹筍種植與酸筍加工)培訓班學員走進生產一線,在公司負責人的引導下,現場參觀竹筍從原料到成品的蛻變。作為柳江區本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柳江酸筍制作技藝”傳承人,柳州筍丫頭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顏茜茜化身“非遺講師”,從選材的講究、老壇發酵的秘訣,到腌制過程的關鍵把控,毫無保留地分享技藝精髓。活動現場,顏茜茜還將精心制作的“老酸水”贈予每位學員,并耐心指導后續制作要點,讓非遺技藝走出車間,播撒希望的種子。
來自柳北區沙塘鎮郭村大村屯的學員黃永龍全程格外專注,他家有13畝甜筍地,過去因單純售賣鮮筍,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不穩定。“以前只知道賣鮮筍,現在學會了酸筍制作技藝,不僅能延長保存期,還能賣出更好的價錢,以后種筍更有奔頭!”黃永龍的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學員麥家香表示,非常喜歡老壇酸筍的風味,計劃回家嘗試制作,讓家人也能品嘗這份美味。
柳州筍丫頭農業有限公司深耕竹筍深加工領域,以傳承非遺技藝為根基,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依托傳統老壇發酵工藝,打造出獨具風味的酸筍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帶動周邊農戶參與竹筍種植、加工,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生力軍。
談及未來規劃,顏茜茜目光堅定:“老壇發酵酸筍制作技藝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我們既要守住傳統,也要與時俱進。”她表示,公司將持續開展技藝培訓,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柳江酸筍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小酸筍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金”,讓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記者:蘭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