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歸田耕藕夢 土藕生金富鄉鄰
——記柳州市酒泉水生蔬菜種養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韋善用
六月的柳江區百朋鎮,萬畝藕田碧波蕩漾。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讓家鄉的“土疙瘩”變成致富“金串串”,更讓百朋蓮藕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市場,他就是柳州市酒泉水生蔬菜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善用,一個在泥土里掘金的追夢人。
百朋鎮萬畝雙季蓮藕。
寒門少年:從漂泊到歸田種藕
1968年出生的韋善用,曾在建筑工地、街頭巷尾、果蔬市場奔波。漂泊中他如野草般頑強,吃苦耐勞的品性與靈活通透的頭腦,讓他在各個行當都做得不錯,卻始終覺得心里缺了一塊。那是對故土的眷戀,是對泥土氣息的渴望。
1989年,韋善用望見同鄉人挑著剛挖的蓮藕走進集市,那抹帶著泥土芬芳的鮮活色澤,忽然照亮了他漂泊多年的目光。“為什么不回家種藕?”這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腦海。他毅然放棄異鄉營生,回到祖祖輩輩耕作的田壟,將第一筐藕種埋進自家水田。當第一批帶著晨露的蓮藕進入集市,換來的不僅是沉甸甸的鈔票,更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這是他賺到的蓮藕第一桶“金”,也為百朋蓮藕產業埋下了破土而出的種子。
韋善用(右二)在精選百朋玉藕。
隨著百朋蓮藕逐漸走俏市場,韋善用的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他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與踏實的經營理念,成為當地有名的種藕大戶與致富帶頭人。田間地頭的忙碌身影,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蓮藕,貨車上駛向遠方的希望——他用行動證明,泥土里不僅能長出蓮藕,更能長出金燦燦的好日子。
韋善用(左二)向來自全國各地水生蔬菜專技人員展示百朋玉藕。
破局市場:從鮮藕批發到產業升級
1995年,市場經濟浪潮奔涌向前,韋善用站在百朋蓮藕產業的第一個轉折點上。看著鄉親們辛苦種植的蓮藕困于本地市場,他做出大膽決定:做鮮藕經紀人,把百朋蓮藕銷往更廣闊的天地。憑借這一戰略眼光,他不僅成功拓展銷售渠道,還于2012年牽頭創辦柳州市酒泉水生蔬菜種養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統一收購,一輛輛滿載蓮藕的貨車駛向廣州、河南乃至東南亞市場,年銷量達1750噸,讓“百朋蓮藕”名號沖出廣西。如今,百朋鎮已涌現出15位經紀人,如同紐帶般將家鄉產物與全國市場緊密相連。
韋善用(左一)在北京向客人推薦百朋玉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單純“賣原料”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韋善用意識到,必須走產業升級之路。2020年初,深加工的想法如星火燎原:藕粉、藕汁、藕醬……當第一罐包裝精美的藕粉擺上貨架,市場反饋熱烈,為百朋蓮藕銷售開辟了全新賽道。從鮮藕批發到深加工產品,韋善用帶領鄉親們實現從“賣力氣”到“賣智慧”的跨越。
柳江區深加工藕產品。
“現在有經紀人幫我們打開銷路,我們盡管把藕種好,根本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寺門屯村民袁柳桃的話,道出眾多藕農的心聲。韋善用通過建立產銷閉環,讓50畝蓮藕的種植戶也能底氣十足——前端有經紀人對接市場,后端有合作社保障收購,藕農們只需專注于種植,就能收獲穩穩的幸福。
鄉村振興:從產業基地到科研賦能
隨著農業科技發展,對蓮藕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過去一兩年就得更換品種,如何減輕藕農種植成本,成了韋善用心頭大事。2012年,合作社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示范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蓮藕產業。2016年,在上級農業部門支持下,以合作社蓮藕種植基地為基礎,建立廣西柳江特色水生蔬菜試驗站,專門從事蓮藕、慈姑等優質種苗繁殖。
廣西柳江特色水生蔬菜試驗站雙季蓮藕種植基地。
近十年來,試驗站試種了30多個蓮藕品種,最終鄂蓮6號與鄂蓮9號在百朋鎮培育成功。然而推廣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不少藕農對新品種持懷疑態度。韋善用二話不說,自己租下50畝田試種。當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擺在眼前——粗壯、白嫩、甜脆的蓮藕搶先上市,價格更高,當地藕農終于放下疑慮,把兩個品種作為“黃金搭檔”種植。?
群眾在采挖百朋玉藕。
在韋善用帶動下,村民韋雪宏種植的十幾畝蓮藕今年上半年畝均收入上萬元,秋季蓮藕也已完成種植。望著田間長勢良好的藕苗,她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明年還想擴大種植面積!”從傳統種植到科研賦能,韋善用敏銳地捕捉到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密碼:只有讓科技扎根土地,才能讓產業生生不息,讓藕農日子越過越紅火。?
韋善用(左一)與種植戶韋雪宏交流蓮藕種植經驗。
從一個打工仔到產業領軍人,韋善用的人生軌跡如同一段蜿蜒的藕藤,深深扎進百朋的水土,又向著更廣闊的天地舒展。他用一根蓮藕串起的,不僅是從田埂到車間的產業躍遷,更是一個普通農民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的奮斗史詩。如今的百朋鎮,萬畝藕田不僅是風景,更是產業;不僅是物產,更是希望。
記者:蘭德波
少年歸田耕藕夢 土藕生金富鄉鄰
——記柳州市酒泉水生蔬菜種養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韋善用
六月的柳江區百朋鎮,萬畝藕田碧波蕩漾。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讓家鄉的“土疙瘩”變成致富“金串串”,更讓百朋蓮藕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市場,他就是柳州市酒泉水生蔬菜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善用,一個在泥土里掘金的追夢人。
百朋鎮萬畝雙季蓮藕。
寒門少年:從漂泊到歸田種藕
1968年出生的韋善用,曾在建筑工地、街頭巷尾、果蔬市場奔波。漂泊中他如野草般頑強,吃苦耐勞的品性與靈活通透的頭腦,讓他在各個行當都做得不錯,卻始終覺得心里缺了一塊。那是對故土的眷戀,是對泥土氣息的渴望。
1989年,韋善用望見同鄉人挑著剛挖的蓮藕走進集市,那抹帶著泥土芬芳的鮮活色澤,忽然照亮了他漂泊多年的目光。“為什么不回家種藕?”這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腦海。他毅然放棄異鄉營生,回到祖祖輩輩耕作的田壟,將第一筐藕種埋進自家水田。當第一批帶著晨露的蓮藕進入集市,換來的不僅是沉甸甸的鈔票,更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這是他賺到的蓮藕第一桶“金”,也為百朋蓮藕產業埋下了破土而出的種子。
韋善用(右二)在精選百朋玉藕。
隨著百朋蓮藕逐漸走俏市場,韋善用的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他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與踏實的經營理念,成為當地有名的種藕大戶與致富帶頭人。田間地頭的忙碌身影,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蓮藕,貨車上駛向遠方的希望——他用行動證明,泥土里不僅能長出蓮藕,更能長出金燦燦的好日子。
韋善用(左二)向來自全國各地水生蔬菜專技人員展示百朋玉藕。
破局市場:從鮮藕批發到產業升級
1995年,市場經濟浪潮奔涌向前,韋善用站在百朋蓮藕產業的第一個轉折點上。看著鄉親們辛苦種植的蓮藕困于本地市場,他做出大膽決定:做鮮藕經紀人,把百朋蓮藕銷往更廣闊的天地。憑借這一戰略眼光,他不僅成功拓展銷售渠道,還于2012年牽頭創辦柳州市酒泉水生蔬菜種養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統一收購,一輛輛滿載蓮藕的貨車駛向廣州、河南乃至東南亞市場,年銷量達1750噸,讓“百朋蓮藕”名號沖出廣西。如今,百朋鎮已涌現出15位經紀人,如同紐帶般將家鄉產物與全國市場緊密相連。
韋善用(左一)在北京向客人推薦百朋玉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單純“賣原料”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韋善用意識到,必須走產業升級之路。2020年初,深加工的想法如星火燎原:藕粉、藕汁、藕醬……當第一罐包裝精美的藕粉擺上貨架,市場反饋熱烈,為百朋蓮藕銷售開辟了全新賽道。從鮮藕批發到深加工產品,韋善用帶領鄉親們實現從“賣力氣”到“賣智慧”的跨越。
柳江區深加工藕產品。
“現在有經紀人幫我們打開銷路,我們盡管把藕種好,根本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寺門屯村民袁柳桃的話,道出眾多藕農的心聲。韋善用通過建立產銷閉環,讓50畝蓮藕的種植戶也能底氣十足——前端有經紀人對接市場,后端有合作社保障收購,藕農們只需專注于種植,就能收獲穩穩的幸福。
鄉村振興:從產業基地到科研賦能
隨著農業科技發展,對蓮藕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過去一兩年就得更換品種,如何減輕藕農種植成本,成了韋善用心頭大事。2012年,合作社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示范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蓮藕產業。2016年,在上級農業部門支持下,以合作社蓮藕種植基地為基礎,建立廣西柳江特色水生蔬菜試驗站,專門從事蓮藕、慈姑等優質種苗繁殖。
廣西柳江特色水生蔬菜試驗站雙季蓮藕種植基地。
近十年來,試驗站試種了30多個蓮藕品種,最終鄂蓮6號與鄂蓮9號在百朋鎮培育成功。然而推廣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不少藕農對新品種持懷疑態度。韋善用二話不說,自己租下50畝田試種。當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擺在眼前——粗壯、白嫩、甜脆的蓮藕搶先上市,價格更高,當地藕農終于放下疑慮,把兩個品種作為“黃金搭檔”種植。?
群眾在采挖百朋玉藕。
在韋善用帶動下,村民韋雪宏種植的十幾畝蓮藕今年上半年畝均收入上萬元,秋季蓮藕也已完成種植。望著田間長勢良好的藕苗,她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明年還想擴大種植面積!”從傳統種植到科研賦能,韋善用敏銳地捕捉到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密碼:只有讓科技扎根土地,才能讓產業生生不息,讓藕農日子越過越紅火。?
韋善用(左一)與種植戶韋雪宏交流蓮藕種植經驗。
從一個打工仔到產業領軍人,韋善用的人生軌跡如同一段蜿蜒的藕藤,深深扎進百朋的水土,又向著更廣闊的天地舒展。他用一根蓮藕串起的,不僅是從田埂到車間的產業躍遷,更是一個普通農民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的奮斗史詩。如今的百朋鎮,萬畝藕田不僅是風景,更是產業;不僅是物產,更是希望。
記者:蘭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