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提醒著我們:胃不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更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如果胃不好,飽腹感延遲,可能會讓我們產生“沒有吃飽”的錯覺,進而不自覺地過多攝入食物,導致體重增加,為脂肪肝的發生埋下隱患。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中每3人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更高達50%!值得警惕的是,脂肪肝并非單純的“肝臟發福”,它與胃功能失調、代謝紊亂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從中醫“脾胃為后天之本”和西醫“代謝中心”的雙重視角,揭開腸胃調理與脂肪肝之間的深層聯系,助您科學護胃護肝,遠離健康隱患。
哪些人容易出現胃不好,同時影響體重而患上脂肪肝?? ??
▲胡吃海喝人群:喜愛點外賣,飲食重口味(不辣不歡、重油重鹽高糖),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冷飲奶茶、雪糕等)▲暴飲暴食人群:飲食數量和次數無節制,頓頓過飽,胃和肝嚴重“超載”▲長期熬夜、工作繁忙人群:飲食不規律,時飽時饑,應酬頻繁而飲酒多▲脾氣暴躁、焦慮抑郁人群:肝胃不和,容易引發胃酸分泌紊亂,影響正常消化功能
為什么說“胃不好,肝遭殃”???
▲西醫視角:胃腸肝的“代謝流水線”人體如同一座精密工廠,食物進入胃部后被分解成小分子營養物質,通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最終由肝臟加工處理。? ①胃動力不足→代謝失衡:若胃排空延遲(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分、脂肪無法及時進入腸道吸收,肝臟被迫分解體內儲存的脂肪供能,長期導致脂肪堆積。? ②腸道菌群失調→肝臟炎癥:胃酸分泌異常可能破壞腸道菌群平衡,誘發肝臟炎癥反應,加速脂肪肝進展。
▲中醫視角:脾胃失調,運化不足?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胃功能失調會無法正常消化食物。? ①胃強脾弱:吃得多但消化差,食物堆積化為濕熱,上犯肝臟,形成“肝郁脾虛”型脂肪肝。? ②肝胃不和:壓力大、情緒差導致肝氣郁結,影響胃的受納功能,出現胃脹、反酸,同時加重肝內脂肪沉積。
胃不好可以做哪些檢查?
▲胃鏡(查看胃的“高清攝像頭”)▲碳-14呼氣試驗(檢測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胃功能檢測(驗血,胃功能的“體檢報告”)▲24小時胃酸監測(動態監測并記錄胃酸分泌情況)▲紅外熱成像檢查(辨識體質,指導飲食方案)
科學管理體重從“胃”開始?
▲西醫方案:精準計算+代謝調節飲食公式:每日熱量=理想體重(kg)×(15~35)千卡備注: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一般臥床者15kcal/kg、輕身體活動者20~25kcal/kg、中身體活動者30kcal/kg、重身體活動者35kcal/kg)(參考《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
▲中醫方案:健脾化濕、疏肝理氣茶飲方:荷葉5g、山楂3g、陳皮3g,沸水沖泡代茶飲(可消食化積、降脂護肝,實際中藥方案的選擇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足三里穴位按摩:健脾益胃,促進代謝運動建議:例如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快步走,每日30分鐘。黃金組合:科學飲食+中醫食療,運動干預+經絡疏通,減重同時修復胃腸和肝功能的正常協作關系。
這些誤區正在摧毀你的胃和肝!? ??
誤區1:吃素就能治脂肪肝真相:素食者若攝入過多精制碳水(如白米飯、糕點),影響胃消化,同樣會導致脂肪堆積。? 誤區2:保肝藥可以代替減肥真相:藥物僅輔助改善指標,不控制體重仍可能會進展為肝纖維化。??
誤區3:中醫減肥就是狂喝祛濕茶真相:過度利水祛濕可能損傷脾胃陽氣,需辨證施治。
護胃調肝,從今天行動??
▲調整飲食習慣 建議19:00前進食晚餐,飯后散步30分鐘再坐下;吃飯時細嚼慢咽,既能減輕胃負擔,又能增強飽腹感。 ▲規律生活作息保持規律的作息,晚上11點前臥床休息,每天保證7小時左右的高質量睡眠,既能保護胃,又能幫助控制體重。▲適當運動??適當運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燃燒多余能量,還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此外還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量,達到減肥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后不要立即進食大量食物,以免給胃部造成太大負擔。 ▲保持心情舒暢情緒性進食是很多人減肥路上的“絆腳石”,也是胃健康的“隱形殺手”。當人們壓力大、焦慮、抑郁的時候,往往會通過進食來緩解情緒。這種情緒性進食不僅會讓人攝入過多高能量食物,增加體重,還會加重胃的負擔,引發胃部疾病。因此,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對于保護胃健康、改善消化功能和控制體重都至關重要。
值此國際護胃日,柳州市中醫醫院消化內科呼吁大家:體重與胃腸、肝臟健康息息相關。肥胖可能誘發脂肪肝、胃食管反流,過瘦則易致營養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建議通過均衡飲食、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維持合理體重,定期體檢篩查幽門螺桿菌、肝功能等指標。讓我們以"未病先防"的中醫智慧,從管理體重開始,為胃腸減負、為肝臟護航,共同邁向"消化無憂,活力常駐"的美好生活,擁抱“胃”來健康!
每年的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提醒著我們:胃不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更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如果胃不好,飽腹感延遲,可能會讓我們產生“沒有吃飽”的錯覺,進而不自覺地過多攝入食物,導致體重增加,為脂肪肝的發生埋下隱患。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中每3人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更高達50%!值得警惕的是,脂肪肝并非單純的“肝臟發福”,它與胃功能失調、代謝紊亂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從中醫“脾胃為后天之本”和西醫“代謝中心”的雙重視角,揭開腸胃調理與脂肪肝之間的深層聯系,助您科學護胃護肝,遠離健康隱患。
哪些人容易出現胃不好,同時影響體重而患上脂肪肝?? ??
▲胡吃海喝人群:喜愛點外賣,飲食重口味(不辣不歡、重油重鹽高糖),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冷飲奶茶、雪糕等)▲暴飲暴食人群:飲食數量和次數無節制,頓頓過飽,胃和肝嚴重“超載”▲長期熬夜、工作繁忙人群:飲食不規律,時飽時饑,應酬頻繁而飲酒多▲脾氣暴躁、焦慮抑郁人群:肝胃不和,容易引發胃酸分泌紊亂,影響正常消化功能
為什么說“胃不好,肝遭殃”???
▲西醫視角:胃腸肝的“代謝流水線”人體如同一座精密工廠,食物進入胃部后被分解成小分子營養物質,通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最終由肝臟加工處理。? ①胃動力不足→代謝失衡:若胃排空延遲(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分、脂肪無法及時進入腸道吸收,肝臟被迫分解體內儲存的脂肪供能,長期導致脂肪堆積。? ②腸道菌群失調→肝臟炎癥:胃酸分泌異常可能破壞腸道菌群平衡,誘發肝臟炎癥反應,加速脂肪肝進展。
▲中醫視角:脾胃失調,運化不足?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胃功能失調會無法正常消化食物。? ①胃強脾弱:吃得多但消化差,食物堆積化為濕熱,上犯肝臟,形成“肝郁脾虛”型脂肪肝。? ②肝胃不和:壓力大、情緒差導致肝氣郁結,影響胃的受納功能,出現胃脹、反酸,同時加重肝內脂肪沉積。
胃不好可以做哪些檢查?
▲胃鏡(查看胃的“高清攝像頭”)▲碳-14呼氣試驗(檢測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胃功能檢測(驗血,胃功能的“體檢報告”)▲24小時胃酸監測(動態監測并記錄胃酸分泌情況)▲紅外熱成像檢查(辨識體質,指導飲食方案)
科學管理體重從“胃”開始?
▲西醫方案:精準計算+代謝調節飲食公式:每日熱量=理想體重(kg)×(15~35)千卡備注: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一般臥床者15kcal/kg、輕身體活動者20~25kcal/kg、中身體活動者30kcal/kg、重身體活動者35kcal/kg)(參考《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
▲中醫方案:健脾化濕、疏肝理氣茶飲方:荷葉5g、山楂3g、陳皮3g,沸水沖泡代茶飲(可消食化積、降脂護肝,實際中藥方案的選擇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足三里穴位按摩:健脾益胃,促進代謝運動建議:例如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快步走,每日30分鐘。黃金組合:科學飲食+中醫食療,運動干預+經絡疏通,減重同時修復胃腸和肝功能的正常協作關系。
這些誤區正在摧毀你的胃和肝!? ??
誤區1:吃素就能治脂肪肝真相:素食者若攝入過多精制碳水(如白米飯、糕點),影響胃消化,同樣會導致脂肪堆積。? 誤區2:保肝藥可以代替減肥真相:藥物僅輔助改善指標,不控制體重仍可能會進展為肝纖維化。??
誤區3:中醫減肥就是狂喝祛濕茶真相:過度利水祛濕可能損傷脾胃陽氣,需辨證施治。
護胃調肝,從今天行動??
▲調整飲食習慣 建議19:00前進食晚餐,飯后散步30分鐘再坐下;吃飯時細嚼慢咽,既能減輕胃負擔,又能增強飽腹感。 ▲規律生活作息保持規律的作息,晚上11點前臥床休息,每天保證7小時左右的高質量睡眠,既能保護胃,又能幫助控制體重。▲適當運動??適當運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燃燒多余能量,還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此外還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量,達到減肥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后不要立即進食大量食物,以免給胃部造成太大負擔。 ▲保持心情舒暢情緒性進食是很多人減肥路上的“絆腳石”,也是胃健康的“隱形殺手”。當人們壓力大、焦慮、抑郁的時候,往往會通過進食來緩解情緒。這種情緒性進食不僅會讓人攝入過多高能量食物,增加體重,還會加重胃的負擔,引發胃部疾病。因此,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對于保護胃健康、改善消化功能和控制體重都至關重要。
值此國際護胃日,柳州市中醫醫院消化內科呼吁大家:體重與胃腸、肝臟健康息息相關。肥胖可能誘發脂肪肝、胃食管反流,過瘦則易致營養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建議通過均衡飲食、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維持合理體重,定期體檢篩查幽門螺桿菌、肝功能等指標。讓我們以"未病先防"的中醫智慧,從管理體重開始,為胃腸減負、為肝臟護航,共同邁向"消化無憂,活力常駐"的美好生活,擁抱“胃”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