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麻竹筍豐收的好時節。近日,走進土博鎮琴懷村拉仁屯的百余畝竹林園,可以看見一叢叢翠綠的竹林沿著河岸排開,形成了一道自然亮麗的風景線。
竹林下,一根根竹筍“爭先恐后”地探出嫩綠的頭尖來。工人們手拿鐵鍬穿梭在竹林間,認真挑選著“身高體胖”的麻竹筍。只見他們手法嫻熟,不一會兒便收獲了大堆的新鮮竹筍。采收好的竹筍需要剝掉外殼,進行簡單處理后,再統一送往周邊酸筍加工基地進行筍絲加工腌制,便可成為螺螄粉佐料中的“靈魂”酸筍。
“這批麻竹于21年種植,第二年開始產筍。一畝地大約種有35叢到40叢的竹堆,一叢竹堆可有5—10根竹筍同時出芽。成熟的竹筍,剝殼后每根大約5—10斤。被鏟掉后的竹筍,大概在10—15天便會重新冒頭。每年可從6月份采收到10月份左右。今年預計畝產達5000斤,按照1.2元/斤的收購價,能獲得一筆不錯的收入。”說到這,竹筍種植園負責人覃裕江臉上充滿笑容。
麻竹園的種植發展,增多了就地就業崗位,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之前我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不穩定,自從村里的麻竹筍種植園建成后,我一邊打散工一邊在家門口種竹筍掙錢,生活越來越好過了。”琴懷村村民韋克真開心地說。
據了解,該麻竹種植園計劃立足園內豐富的竹資源優勢,建立冷庫和加工生產線,延長產業鏈條,既解決竹筍銷售問題,帶動周邊農戶增加收入,又不斷提升竹筍產品附加值,有效促進土博麻竹產業朝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
麻竹筍生長速度快、產量高,且營養豐富、口感脆嫩,適合各種烹飪方式。它不僅可以鮮食,還可以加工成干筍、罐頭筍等。此外,麻竹的竹葉可用作粽葉、斗笠蓑衣、竹葉酒;竹材可做成家具、工藝品以及建筑用材等,有較大的加工潛力,全身是“寶”。
近年來,隨著螺螄粉產業興盛,竹筍需求量增大。土博鎮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加強宣傳麻竹種植補貼政策,統籌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麻竹種植產業鏈條發展延伸,做活做強“筍”文章,著力把麻竹這片“大葉子”做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眼下,正是麻竹筍豐收的好時節。近日,走進土博鎮琴懷村拉仁屯的百余畝竹林園,可以看見一叢叢翠綠的竹林沿著河岸排開,形成了一道自然亮麗的風景線。
竹林下,一根根竹筍“爭先恐后”地探出嫩綠的頭尖來。工人們手拿鐵鍬穿梭在竹林間,認真挑選著“身高體胖”的麻竹筍。只見他們手法嫻熟,不一會兒便收獲了大堆的新鮮竹筍。采收好的竹筍需要剝掉外殼,進行簡單處理后,再統一送往周邊酸筍加工基地進行筍絲加工腌制,便可成為螺螄粉佐料中的“靈魂”酸筍。
“這批麻竹于21年種植,第二年開始產筍。一畝地大約種有35叢到40叢的竹堆,一叢竹堆可有5—10根竹筍同時出芽。成熟的竹筍,剝殼后每根大約5—10斤。被鏟掉后的竹筍,大概在10—15天便會重新冒頭。每年可從6月份采收到10月份左右。今年預計畝產達5000斤,按照1.2元/斤的收購價,能獲得一筆不錯的收入。”說到這,竹筍種植園負責人覃裕江臉上充滿笑容。
麻竹園的種植發展,增多了就地就業崗位,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之前我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不穩定,自從村里的麻竹筍種植園建成后,我一邊打散工一邊在家門口種竹筍掙錢,生活越來越好過了。”琴懷村村民韋克真開心地說。
據了解,該麻竹種植園計劃立足園內豐富的竹資源優勢,建立冷庫和加工生產線,延長產業鏈條,既解決竹筍銷售問題,帶動周邊農戶增加收入,又不斷提升竹筍產品附加值,有效促進土博麻竹產業朝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
麻竹筍生長速度快、產量高,且營養豐富、口感脆嫩,適合各種烹飪方式。它不僅可以鮮食,還可以加工成干筍、罐頭筍等。此外,麻竹的竹葉可用作粽葉、斗笠蓑衣、竹葉酒;竹材可做成家具、工藝品以及建筑用材等,有較大的加工潛力,全身是“寶”。
近年來,隨著螺螄粉產業興盛,竹筍需求量增大。土博鎮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加強宣傳麻竹種植補貼政策,統籌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麻竹種植產業鏈條發展延伸,做活做強“筍”文章,著力把麻竹這片“大葉子”做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