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委、辦、局,柳東新區、陽和工業新區(北部生態新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現將《柳州市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
?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3月30日
柳州市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搶抓重大戰略機遇,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創新場景應用為牽引,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支撐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整體躍升,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制造強市,推動柳州從“制造重鎮”向“智造高地”轉型,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發展目標
加快推動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構建具有柳州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全力將柳州打造成為“西南智谷”。到2027年,建成全域2000PFlops智能算力網絡,引進和培育人工智能領域核心企業100家以上,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建設特色應用場景100個以上,形成3至5個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二、主要任務
(一)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
1.推動“人工智能+制造”全流程改造。工業領域聚焦汽車、鋼鐵、機械等優勢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優先發展工業大腦、行業垂直大模型、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設備互聯管理等智能場景,重點支持各產業龍頭企業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標桿,推動全產業鏈向智造轉型。在汽車制造領域,推動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打造智能汽車生態系統;在鋼鐵行業,利用人工智能優化煉鋼工藝,實現精準控溫、控壓,提升鋼材性能;在機械制造領域,推廣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的應用,提升生產線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推動生產設備、信息系統和供應鏈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化升級經驗。
2.打造“人工智能+”產品新生態。堅持“企業端與客戶端并舉,傳統與新興結合,硬件與軟件協同,規模與質量雙升,國內與國際循環”的原則,將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培育成為第四大支柱產業,推動全市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創新賦能實現新提升、產業規模實現新突破、企業培育實現新跨越。重點發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車載等消費級終端產品,以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專業級終端設備,構建“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矩陣。支持企業開發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語音交互、智能視覺、生物識別等核心功能模塊,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加強關鍵零部件和基礎軟件研發,突破高端傳感器、智能芯片、操作系統等技術瓶頸,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高校及重點產業鏈企業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共性技術和跨行業技術融合研發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和機器人創新應用示范區,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推動人工智能高效賦能千行百業
1.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在農業、交通物流、金融、消費、文旅等重點行業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農業領域聚焦金桔、甘蔗、茶油、桑蠶、螺螄等產業,優先發展農機衛星導航自動駕駛作業、農業地理信息引擎、智能農場、無人機植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等智能場景,建設柳州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打造“智慧果園”“智慧蔗田”示范基地,推動農業機械化率、自動化率有效提升。交通物流領域聚焦柳州鐵路港“一核二園三基地”,優先發展自動駕駛、智能配送、港區智能作業、機器人分流分揀、智能立體倉儲等智能場景,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智能物流樞紐,實現貨物吞吐量智能化管理,物流效率顯著提高。金融領域以銀行為載體,優先探索大數據金融風控、企業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詐等智能場景,開發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智能信貸產品。消費領域優先發展無人貨柜零售、無人超市、智慧導購等新興場景,在五星商圈、窯埠古鎮等特色商業區布局智能消費新業態,大力培育智慧商圈示范項目。文旅領域打造以柳宗元、螺螄粉、工業博物館等為代表的柳州文旅IP矩陣,通過智能導覽、沉浸式體驗與互動、景區智能化管理、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化展覽與傳播、智能營銷與數據分析、智能客服與服務優化等場景應用,全方位提升柳州文旅體驗。
2.賦能城市現代化治理和社會智能化發展。以更智能的城市、更貼心的社會為導向,在政務管理、交通治理、生態環保、醫療健康、教育、養老等領域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展智能社會場景應用示范。政務管理領域優先推動大模型落地應用,升級智能政務,推動輿情監測、網絡安全、犯罪預防、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創新應用,實現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交通治理領域優先發展交通大腦、智慧道路、智慧停車等智能場景,實現交通流量預測、信號燈智能調控、事故快速響應等功能。生態環保領域優先發展環境智能監測、無人機自主巡檢等智能場景,建立空天地一體化環境感知網絡,實現大氣、水質、土壤等環境要素的實時監測與智能預警,提升環境治理效能。醫療健康領域優先發展醫療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診療輔助決策支持、醫用機器人、智能公共衛生服務等智能場景,建設區域醫療大數據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遠程會診、智能篩查、個性化診療等服務普惠化。教育領域優先發展虛擬課堂、仿真實訓、教學資源建設等智能場景,積極探索智能輔導與評測、學習分析與預測、智能教育管理及沉浸式學習體驗等創新應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示范區,開發智能教學助手、個性化學習系統等產品。養老領域優先發展居家智能監測、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陪護等智能場景,構建“機構—社區—居家”三位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年人健康狀態實時監測、異常情況及時預警、照護服務精準對接。
3.賦能科學技術創新發展。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研發攻關,加快知識引導與數據驅動融合的人工智能研發。以構建“人工智能+科研”創新生態為核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基礎研究、應用研發、成果轉化全鏈條深度融合。聚焦戰略性新興領域共性技術需求,支持建設跨學科、跨領域的新型研發平臺,探索人工智能在產品研發預測及優化、智慧能源管理、數字孿生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力爭在新產品研發周期、能效管理、技術迭代等關鍵指標上實現突破性提升,形成以智能技術為引擎的科技創新發展新格局,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持續動力。
(三)夯實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1.算力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柳州智算中心,堅持市場化運營模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多形式建設運營智算中心,構建輻射東盟的智能算力服務網絡。提升算力服務水平,積極融入自治區算力網建設,推動多元異構算力接入,提升網絡傳輸效能。構建安全、穩定、低耗的算力底座,探索“算力+電力”聯動調度機制,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推動人工智能算力低價優質足量供給。
2.數據基礎設施。探索打造面向東盟的制造業數據集示范區,依托汽車、鋼鐵、機械等優勢產業,構建涵蓋核心三電、傳動和液壓系統等關鍵部件的全產業鏈數據集,培育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分析產業。強化數據資源匯聚能力,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推動語料庫、數據集安全可信流通,為各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提供高質量語料庫、數據集。
3.網絡基礎設施。全面升級5G網絡覆蓋,加快部署6G網絡。持續提升工業領域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加快推動企業和園區內外網升級改造,支持企業構建網、算、控深度融合的新型工業內網基礎設施,持續提高外網覆蓋質量和服務水平,支撐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提升“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重點工業園區、重點產業集群等移動網絡信號強度,強化質量保障。爭取國家低軌衛星互聯網試點,為偏遠地區應用場景提供網絡支持。
(四)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特色集聚區
立足柳州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以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應用場景開放為驅動,以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支撐,圍繞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特色集聚區,重點實施“空間集聚—鏈條培育—生態協同”三位一體發展戰略。空間布局上,以北部生態新區、柳東新區為核心載體,多城區聯動,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專業園區,形成技術研發、中試驗證、規模應用的梯度空間體系;產業鏈構建方面,強化“基礎支撐—技術攻關—場景應用”垂直整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汽車、鋼鐵、機械等柳州特色產業的深度耦合,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將配套上下游企業納入共同的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標準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提升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生態協同上,建立園區級工業算力共享中心,建設園區專屬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實現算法、算力、數據、網絡等要素的集約化供給。加強園區招商,鼓勵優質企業入駐,通過專項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梯度轉移,對入駐項目給予定向支持。
(五)打造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隊伍
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產業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針對性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積極向國內外挖掘人工智能頂尖人才。開展黨政干部數字化領導力培訓、企業管理者人工智能戰略研修及技術骨干技能提升計劃,分層分類強化人工智能應用能力。支持廣西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特色學院、研究院和實驗室,科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加大面向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學科創新和交叉融合力度,系統培養規模龐大、結構合理,具有交叉復合背景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基層人才。完善人才評價及服務機制,營造鼓勵原創、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氛圍。建立人才跟蹤培養機制,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
(六)加強人工智能企業主體引育
1.組建科技領軍企業矩陣。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積極加強人工智能產業布局,開展人工智能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結合行業發展痛點攻克一批人工智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前沿技術落地轉化。用好柳州比較優勢,大力開展人工智能產業招商,加速招引一批智能終端和機器人專精特新企業。
2.強化中小企業培育。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庫,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根據本地產業發展實際,對經認定的人工智能產業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予以一定資助。強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載體,為入駐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專業服務。
(七)加強國內國際合作
以構建雙多邊協同創新體系為核心,積極拓展與東盟國家合作渠道,激發人工智能領域合作潛能和活力。大力推動應用賦能,強化“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重點推動與東盟國家圍繞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方面進行深度協作。通過共同舉辦人工智能合作峰會、招商洽談會、學術交流會、應用場景現場會、企業路演等多種活動形式,促進柳州市與東盟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交流。完善人才交流體系,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支持東盟國家有關研究人員到柳州市開展科研活動,推動人才聯合培養。
三、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產業協同工作機制,成立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專班,統籌規劃決策與跨部門聯動,整合多方資源完善產業培育和評估體系;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專項扶持措施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構建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動態跟蹤產業數據并精準評估發展態勢;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典型案例宣傳和常態化科普活動提升社會認知,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
?
?
?
(此件公開發布)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委、辦、局,柳東新區、陽和工業新區(北部生態新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現將《柳州市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
?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3月30日
柳州市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搶抓重大戰略機遇,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創新場景應用為牽引,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支撐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整體躍升,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制造強市,推動柳州從“制造重鎮”向“智造高地”轉型,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發展目標
加快推動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構建具有柳州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全力將柳州打造成為“西南智谷”。到2027年,建成全域2000PFlops智能算力網絡,引進和培育人工智能領域核心企業100家以上,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建設特色應用場景100個以上,形成3至5個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二、主要任務
(一)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
1.推動“人工智能+制造”全流程改造。工業領域聚焦汽車、鋼鐵、機械等優勢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優先發展工業大腦、行業垂直大模型、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設備互聯管理等智能場景,重點支持各產業龍頭企業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標桿,推動全產業鏈向智造轉型。在汽車制造領域,推動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打造智能汽車生態系統;在鋼鐵行業,利用人工智能優化煉鋼工藝,實現精準控溫、控壓,提升鋼材性能;在機械制造領域,推廣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的應用,提升生產線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推動生產設備、信息系統和供應鏈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化升級經驗。
2.打造“人工智能+”產品新生態。堅持“企業端與客戶端并舉,傳統與新興結合,硬件與軟件協同,規模與質量雙升,國內與國際循環”的原則,將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培育成為第四大支柱產業,推動全市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創新賦能實現新提升、產業規模實現新突破、企業培育實現新跨越。重點發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車載等消費級終端產品,以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專業級終端設備,構建“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矩陣。支持企業開發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語音交互、智能視覺、生物識別等核心功能模塊,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加強關鍵零部件和基礎軟件研發,突破高端傳感器、智能芯片、操作系統等技術瓶頸,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高校及重點產業鏈企業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共性技術和跨行業技術融合研發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和機器人創新應用示范區,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推動人工智能高效賦能千行百業
1.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在農業、交通物流、金融、消費、文旅等重點行業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農業領域聚焦金桔、甘蔗、茶油、桑蠶、螺螄等產業,優先發展農機衛星導航自動駕駛作業、農業地理信息引擎、智能農場、無人機植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等智能場景,建設柳州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打造“智慧果園”“智慧蔗田”示范基地,推動農業機械化率、自動化率有效提升。交通物流領域聚焦柳州鐵路港“一核二園三基地”,優先發展自動駕駛、智能配送、港區智能作業、機器人分流分揀、智能立體倉儲等智能場景,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智能物流樞紐,實現貨物吞吐量智能化管理,物流效率顯著提高。金融領域以銀行為載體,優先探索大數據金融風控、企業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詐等智能場景,開發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智能信貸產品。消費領域優先發展無人貨柜零售、無人超市、智慧導購等新興場景,在五星商圈、窯埠古鎮等特色商業區布局智能消費新業態,大力培育智慧商圈示范項目。文旅領域打造以柳宗元、螺螄粉、工業博物館等為代表的柳州文旅IP矩陣,通過智能導覽、沉浸式體驗與互動、景區智能化管理、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化展覽與傳播、智能營銷與數據分析、智能客服與服務優化等場景應用,全方位提升柳州文旅體驗。
2.賦能城市現代化治理和社會智能化發展。以更智能的城市、更貼心的社會為導向,在政務管理、交通治理、生態環保、醫療健康、教育、養老等領域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展智能社會場景應用示范。政務管理領域優先推動大模型落地應用,升級智能政務,推動輿情監測、網絡安全、犯罪預防、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創新應用,實現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交通治理領域優先發展交通大腦、智慧道路、智慧停車等智能場景,實現交通流量預測、信號燈智能調控、事故快速響應等功能。生態環保領域優先發展環境智能監測、無人機自主巡檢等智能場景,建立空天地一體化環境感知網絡,實現大氣、水質、土壤等環境要素的實時監測與智能預警,提升環境治理效能。醫療健康領域優先發展醫療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診療輔助決策支持、醫用機器人、智能公共衛生服務等智能場景,建設區域醫療大數據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遠程會診、智能篩查、個性化診療等服務普惠化。教育領域優先發展虛擬課堂、仿真實訓、教學資源建設等智能場景,積極探索智能輔導與評測、學習分析與預測、智能教育管理及沉浸式學習體驗等創新應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示范區,開發智能教學助手、個性化學習系統等產品。養老領域優先發展居家智能監測、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陪護等智能場景,構建“機構—社區—居家”三位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年人健康狀態實時監測、異常情況及時預警、照護服務精準對接。
3.賦能科學技術創新發展。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研發攻關,加快知識引導與數據驅動融合的人工智能研發。以構建“人工智能+科研”創新生態為核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基礎研究、應用研發、成果轉化全鏈條深度融合。聚焦戰略性新興領域共性技術需求,支持建設跨學科、跨領域的新型研發平臺,探索人工智能在產品研發預測及優化、智慧能源管理、數字孿生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力爭在新產品研發周期、能效管理、技術迭代等關鍵指標上實現突破性提升,形成以智能技術為引擎的科技創新發展新格局,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持續動力。
(三)夯實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1.算力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柳州智算中心,堅持市場化運營模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多形式建設運營智算中心,構建輻射東盟的智能算力服務網絡。提升算力服務水平,積極融入自治區算力網建設,推動多元異構算力接入,提升網絡傳輸效能。構建安全、穩定、低耗的算力底座,探索“算力+電力”聯動調度機制,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推動人工智能算力低價優質足量供給。
2.數據基礎設施。探索打造面向東盟的制造業數據集示范區,依托汽車、鋼鐵、機械等優勢產業,構建涵蓋核心三電、傳動和液壓系統等關鍵部件的全產業鏈數據集,培育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分析產業。強化數據資源匯聚能力,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推動語料庫、數據集安全可信流通,為各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提供高質量語料庫、數據集。
3.網絡基礎設施。全面升級5G網絡覆蓋,加快部署6G網絡。持續提升工業領域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加快推動企業和園區內外網升級改造,支持企業構建網、算、控深度融合的新型工業內網基礎設施,持續提高外網覆蓋質量和服務水平,支撐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提升“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重點工業園區、重點產業集群等移動網絡信號強度,強化質量保障。爭取國家低軌衛星互聯網試點,為偏遠地區應用場景提供網絡支持。
(四)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特色集聚區
立足柳州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以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應用場景開放為驅動,以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支撐,圍繞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特色集聚區,重點實施“空間集聚—鏈條培育—生態協同”三位一體發展戰略。空間布局上,以北部生態新區、柳東新區為核心載體,多城區聯動,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專業園區,形成技術研發、中試驗證、規模應用的梯度空間體系;產業鏈構建方面,強化“基礎支撐—技術攻關—場景應用”垂直整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汽車、鋼鐵、機械等柳州特色產業的深度耦合,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將配套上下游企業納入共同的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標準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提升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生態協同上,建立園區級工業算力共享中心,建設園區專屬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實現算法、算力、數據、網絡等要素的集約化供給。加強園區招商,鼓勵優質企業入駐,通過專項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梯度轉移,對入駐項目給予定向支持。
(五)打造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隊伍
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產業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針對性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積極向國內外挖掘人工智能頂尖人才。開展黨政干部數字化領導力培訓、企業管理者人工智能戰略研修及技術骨干技能提升計劃,分層分類強化人工智能應用能力。支持廣西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特色學院、研究院和實驗室,科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加大面向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學科創新和交叉融合力度,系統培養規模龐大、結構合理,具有交叉復合背景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基層人才。完善人才評價及服務機制,營造鼓勵原創、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氛圍。建立人才跟蹤培養機制,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
(六)加強人工智能企業主體引育
1.組建科技領軍企業矩陣。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積極加強人工智能產業布局,開展人工智能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結合行業發展痛點攻克一批人工智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前沿技術落地轉化。用好柳州比較優勢,大力開展人工智能產業招商,加速招引一批智能終端和機器人專精特新企業。
2.強化中小企業培育。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庫,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根據本地產業發展實際,對經認定的人工智能產業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予以一定資助。強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載體,為入駐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專業服務。
(七)加強國內國際合作
以構建雙多邊協同創新體系為核心,積極拓展與東盟國家合作渠道,激發人工智能領域合作潛能和活力。大力推動應用賦能,強化“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重點推動與東盟國家圍繞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方面進行深度協作。通過共同舉辦人工智能合作峰會、招商洽談會、學術交流會、應用場景現場會、企業路演等多種活動形式,促進柳州市與東盟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交流。完善人才交流體系,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支持東盟國家有關研究人員到柳州市開展科研活動,推動人才聯合培養。
三、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產業協同工作機制,成立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專班,統籌規劃決策與跨部門聯動,整合多方資源完善產業培育和評估體系;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專項扶持措施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構建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動態跟蹤產業數據并精準評估發展態勢;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典型案例宣傳和常態化科普活動提升社會認知,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
?
?
?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