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高池塘、漁田水位抗凍。確保池塘水深2m、稻蝦螺田水深50cm以上。注水時,應避免水流直沖塘底,造成水生動物應激反應。
二、適時增氧,盡量避免日常的拉網、運輸、轉塘等操作,保證池塘安靜,將魚類的應激因素降到最低。
三、及時捕撈,轉移上市。在無法保證養殖品種御寒抗凍條件的情況下,應及時捕撈,將能上市的水產品及時銷售,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不能捕撈上市的應及時轉移,防止寒凍損失。
四、巡塘檢查,強化管理。病死水產品應及時撈出并做無害化處理,冰凍受傷水產品應及時治療或直接出售。 冰凍過后應加強水霉病等疾病防治,水溫回升穩定后,選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劑消毒水體。
五、檢查養殖水管等設施設備,提前做好水管的防凍防裂工作,如加裝保暖稻草等。檢修養殖場發電機、增氧機、保溫或加熱等設備裝置,防止冬季惡劣天氣造成斷電、斷氧氣和極端低溫等。
六、加強水質管理。堅持早晚巡塘,檢查池塘、塘埂是否漏水,及時排查和補漏。同時仔細觀察是否存在冰水分離現象,并及時補充養殖用水。適時使用微生物制劑或生物有機魚肥,控制水體肥度,防止水體惡化;溫度回升后,建議加強化學增氧底改,晴天勤開增氧機,促進上下水交換,保持池塘水質清爽。
一、提高池塘、漁田水位抗凍。確保池塘水深2m、稻蝦螺田水深50cm以上。注水時,應避免水流直沖塘底,造成水生動物應激反應。
二、適時增氧,盡量避免日常的拉網、運輸、轉塘等操作,保證池塘安靜,將魚類的應激因素降到最低。
三、及時捕撈,轉移上市。在無法保證養殖品種御寒抗凍條件的情況下,應及時捕撈,將能上市的水產品及時銷售,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不能捕撈上市的應及時轉移,防止寒凍損失。
四、巡塘檢查,強化管理。病死水產品應及時撈出并做無害化處理,冰凍受傷水產品應及時治療或直接出售。 冰凍過后應加強水霉病等疾病防治,水溫回升穩定后,選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劑消毒水體。
五、檢查養殖水管等設施設備,提前做好水管的防凍防裂工作,如加裝保暖稻草等。檢修養殖場發電機、增氧機、保溫或加熱等設備裝置,防止冬季惡劣天氣造成斷電、斷氧氣和極端低溫等。
六、加強水質管理。堅持早晚巡塘,檢查池塘、塘埂是否漏水,及時排查和補漏。同時仔細觀察是否存在冰水分離現象,并及時補充養殖用水。適時使用微生物制劑或生物有機魚肥,控制水體肥度,防止水體惡化;溫度回升后,建議加強化學增氧底改,晴天勤開增氧機,促進上下水交換,保持池塘水質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