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氣象部門統計,柳江區2025年1月1日—4月20日,總降雨量99.9mm,與去年同期降雨量(377.8mm)相比偏少七成;與歷年同期降雨量(283.5mm)相比偏少六成,是從1958年有記錄以來,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將對早稻插秧及前期管理帶來不利影響。為做好當前早稻抗旱減災工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各鎮、各部門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分類指導,切實做好早稻等春播糧食抗旱減災工作,確保今年春播糧食穩產增收。
一、早稻
(一)未完成移栽早稻
1. 秧田管理。可對當前秧苗期噴施烯效唑、多效唑等,控旺培育矮壯秧苗,增強根系活力,提升吸水能力,延長秧齡彈性,提高抗旱移栽后的成活率。對于較弱的秧苗,可適當追施尿素或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等增強抗逆性。對于因極端干旱秧苗枯死等特殊情況,應利用當前氣溫較高且穩定、育秧時間縮短的特點,采取旱育秧方式重新育秧,移栽前3天噴施“送嫁藥”(如戊唑醇+噻蟲嗪+蟲螨腈),帶藥下田,降低大田病蟲害防控壓力,力爭4月底5月初插完秧。
2. 大田管理。(1)密切關注4月27—30日出現的降雨過程,提前圍攔排水溝,蓄積降水,搶抓時機犁耙整田,抓住雨后窗口期搶管搶插搶種。對于待移栽的大田,要及時移栽秧苗,移栽前大田重施基肥,大量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2)如干旱持續,土壤含水量<60%,且10天內無降雨預報,暫緩干犁干耙,避免土壤板結。可噴施除草劑(如丁草胺)封閉雜草,待雨后再整地。若需提前整地,采用淺耕(深度<5cm)+鎮壓減少水分蒸發。
(二)完成移栽早稻
1. 苗期管理。移栽后遇到干旱,預計短期內無雨無法抽水的情況,要趁著大田仍處于薄水或濕潤的狀態,全田撒施抗旱保水劑等藥劑,封閉大田保水保濕,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積極采取措施開“源”,有條件的區域,要通過抽水、打水井抽水等方式,確保早稻秧苗前期基本需水。同時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研判降雨的可能性,提前將大田四周排水溝密封,確保降雨后雨水蓄積在大田中。當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減少,植株開始出現暫時卷葉時,噴施減蒸騰劑(如以黃腐酸為主要成分的旱地龍、蕓苔素內酯),減輕水分喪失,提升耐旱能力。當久旱使上部葉片枯死時,割去葉片并覆蓋稻莖。旱情解除后,稻莖莖稈如果仍為綠色,則增加一次追肥,促進腋芽生長。對受災較為嚴重的田塊,可施用抗旱劑,減少植株蒸騰耗水。
2. 科學追肥。按照水稻需肥規律和特點,堅持平衡施肥、平穩促進、全面深施與靈活調節的原則。移栽后及時結合封閉除草早施追肥,促進早生快發夠苗,減少對晚稻移栽的影響。化肥應用長效化肥,缺硅土壤增施含硅復合肥。后期增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增強植株抗逆能力,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3. 堅持節水抗旱管理。插秧后至成熟期:堅持采用水氣平衡栽培技術,濕潤灌溉為主。拋秧后至夠苗前:保持田間濕潤,即保持溝中有水,廂面濕潤,夠苗曬田時,排干全部溝中水,曬至田面露白根。幼穗分化期: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溝灌補水保持廂面濕潤即可,人工溝灌補水后讓水在溝中自然落干。抽穗灌漿期:保持溝中有水,水不上面,面濕潤。黃熟期:自然落干溝中水,但要避免田面過早干裂。
4. 加強病蟲害防控。重點抓好稻飛虱、稻縱卷葉、稻瘟病防治。注意在高溫條件下,特別是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噴施化學農藥,藥液易揮發,藥效會明顯下降,產生藥害風險增大,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下施藥,要避開高溫時段,在清晨和傍晚低溫時段作業。
?
?
?????????????????柳州市柳江區農業農村局
?????????????????????????????????????????????????2025年4月27日
根據氣象部門統計,柳江區2025年1月1日—4月20日,總降雨量99.9mm,與去年同期降雨量(377.8mm)相比偏少七成;與歷年同期降雨量(283.5mm)相比偏少六成,是從1958年有記錄以來,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將對早稻插秧及前期管理帶來不利影響。為做好當前早稻抗旱減災工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各鎮、各部門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分類指導,切實做好早稻等春播糧食抗旱減災工作,確保今年春播糧食穩產增收。
一、早稻
(一)未完成移栽早稻
1. 秧田管理。可對當前秧苗期噴施烯效唑、多效唑等,控旺培育矮壯秧苗,增強根系活力,提升吸水能力,延長秧齡彈性,提高抗旱移栽后的成活率。對于較弱的秧苗,可適當追施尿素或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等增強抗逆性。對于因極端干旱秧苗枯死等特殊情況,應利用當前氣溫較高且穩定、育秧時間縮短的特點,采取旱育秧方式重新育秧,移栽前3天噴施“送嫁藥”(如戊唑醇+噻蟲嗪+蟲螨腈),帶藥下田,降低大田病蟲害防控壓力,力爭4月底5月初插完秧。
2. 大田管理。(1)密切關注4月27—30日出現的降雨過程,提前圍攔排水溝,蓄積降水,搶抓時機犁耙整田,抓住雨后窗口期搶管搶插搶種。對于待移栽的大田,要及時移栽秧苗,移栽前大田重施基肥,大量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2)如干旱持續,土壤含水量<60%,且10天內無降雨預報,暫緩干犁干耙,避免土壤板結。可噴施除草劑(如丁草胺)封閉雜草,待雨后再整地。若需提前整地,采用淺耕(深度<5cm)+鎮壓減少水分蒸發。
(二)完成移栽早稻
1. 苗期管理。移栽后遇到干旱,預計短期內無雨無法抽水的情況,要趁著大田仍處于薄水或濕潤的狀態,全田撒施抗旱保水劑等藥劑,封閉大田保水保濕,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積極采取措施開“源”,有條件的區域,要通過抽水、打水井抽水等方式,確保早稻秧苗前期基本需水。同時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研判降雨的可能性,提前將大田四周排水溝密封,確保降雨后雨水蓄積在大田中。當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減少,植株開始出現暫時卷葉時,噴施減蒸騰劑(如以黃腐酸為主要成分的旱地龍、蕓苔素內酯),減輕水分喪失,提升耐旱能力。當久旱使上部葉片枯死時,割去葉片并覆蓋稻莖。旱情解除后,稻莖莖稈如果仍為綠色,則增加一次追肥,促進腋芽生長。對受災較為嚴重的田塊,可施用抗旱劑,減少植株蒸騰耗水。
2. 科學追肥。按照水稻需肥規律和特點,堅持平衡施肥、平穩促進、全面深施與靈活調節的原則。移栽后及時結合封閉除草早施追肥,促進早生快發夠苗,減少對晚稻移栽的影響。化肥應用長效化肥,缺硅土壤增施含硅復合肥。后期增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增強植株抗逆能力,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3. 堅持節水抗旱管理。插秧后至成熟期:堅持采用水氣平衡栽培技術,濕潤灌溉為主。拋秧后至夠苗前:保持田間濕潤,即保持溝中有水,廂面濕潤,夠苗曬田時,排干全部溝中水,曬至田面露白根。幼穗分化期: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溝灌補水保持廂面濕潤即可,人工溝灌補水后讓水在溝中自然落干。抽穗灌漿期:保持溝中有水,水不上面,面濕潤。黃熟期:自然落干溝中水,但要避免田面過早干裂。
4. 加強病蟲害防控。重點抓好稻飛虱、稻縱卷葉、稻瘟病防治。注意在高溫條件下,特別是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噴施化學農藥,藥液易揮發,藥效會明顯下降,產生藥害風險增大,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下施藥,要避開高溫時段,在清晨和傍晚低溫時段作業。
?
?
?????????????????柳州市柳江區農業農村局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