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柳江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今日是:
模式切換

江政辦發〔2019〕104號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19-12-18 10:30   |

?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鎮人民政府(管委會),區直各辦、局,各有關單位: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區黨委、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

?????????????????????????????????????????????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2019126????????????????????????????????

?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

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

?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桂辦發〔201828號)和《中共柳州市委辦公室、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柳辦發〔201849號)精神,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結合我城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策部署,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為基本路徑,以糧食安全、綠色供給、農民增收為基本任務,以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以農民主體、市場主導、政府依法監管為基本遵循,尊重農業發展規律,強化改革創新、激勵約束和政府監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實現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農村更加美麗宜居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把農業綠色發展擺在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柳州市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部署要求,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努力實現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畜禽糞污、農膜全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高效。到2020年,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4.8萬畝,耕地質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個等級,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以上。到2030年,區耕地質量水平和農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

產地環境更加清潔。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 %;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農膜回收率達到80 %。到203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農業廢棄物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

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到2020年,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5 %以上,濕地面積不低于2.12萬畝,漁業水域生態水產養殖覆蓋率達80 %以上。到2030年,田園、森林、濕地、水域生態系統進一步改善。

綠色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到2020年,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0.7萬噸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品牌農產品占比明顯提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供應量大幅提升,綠色品牌效益突出,國內市場占有率廣泛拓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力爭總產值突破11億元。到2030年,農產品供給更加優質安全,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完善農業綠色發展區劃布局

(一)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落實國家農業功能區制度和主體功能區戰略,貫徹落實《廣西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6—2030年)》,組織實施《柳江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年)》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爭創和培育一批蔬菜、水果、桑蠶、畜禽、水產品等自治區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明確區域生產功能。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建設,力爭將三園三區一體率先打造成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示范樣板,引領區農業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學技術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責任單位中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推行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方式。建立健全生態農業、富硒農業和有機循環農業發展支持政策。深入推進美麗柳江鄉村建設,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推廣微生物+”“高架網床+”生態養殖和稻螺共生等種養循環技術模式。以土地消納糞污能力確定養殖規模,引導畜牧業生產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適度調減大橋河沿岸畜禽養殖總量,科學合理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宜養殖區。禁養區劃定減少的畜禽規模養殖用地,可在適宜養殖區域按有關規定及時予以安排,并強化服務。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制度,合理確定水庫、池塘等養殖規模和養殖密度,逐步減少河流水庫投餌網箱養殖,防控水產養殖污染。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鄉村辦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創建模式,推進區質量興農和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支持扶貧產業綠色開發。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堅持保護環境優先,因地制宜選擇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區培育“5+2”個重點產業、貧困村培育“3+1”個特色產業,重點扶持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優質特色農產品,打好貧困地區農產品富硒牌和有機牌。落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政策,鼓勵扶持貧困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編制柳江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支持獎勵有條件的貧困創建A級景區、星級農家樂和鄉村旅游區,吸收周邊貧困戶就業,以點帶面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扶貧辦、區自然資源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區財政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強化農業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

(一)落實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強化耕地、漁業水域、濕地等用途管控,落實耕地、水資源等紅線管理制度,嚴控濫墾濫占等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動態監測和管理,確保到2020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07.4萬畝。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控制區用水總量。針對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建立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明確種植業、養殖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強化準入管理和底線約束,分類推進重點地區資源保護和嚴重污染地區治理。推進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根據柳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有序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加強農用地日常環境管理,積極開展受污染耕地綜合治理。到2020年,實現轄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77% 左右,完成《柳江區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相關工作任務。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堅持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積極開展農田耕作制度改革,集成推廣耕地輪作技術模式,對土壤污染嚴重、區域生態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等不宜連續耕作的農田實行輪作休耕,大力推廣水旱輪作和糧經飼輪作,因地制宜開展休耕試點。加大輪作休耕耕地的保護和改造力度,優先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大力實施土地整治、小塊并大塊、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新增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到2020年建成?65.1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嚴格實行耕地質量監測和等級評價制度,落實經營者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財政局、區水利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完善節約高效的農業用水制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行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按照總體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原則,加快建立合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合理用水權益,提高農民有償用水意識和節水積極性。突出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推廣農作物抗旱品種、水肥一體化及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灌溉等農業節水技術,推進水稻淺濕控制灌溉、地膜和秸稈覆蓋栽培、深耕深松、聚土壟作等節水農業,健全基層節水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完善集雨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積極有序發展雨養農業。責任單位: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健全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加強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全面普查農作物種質資源。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管理與建設,推進野生稻、野生茶等瀕危野生植物資源原生境保護、移植保存和人工繁育。開展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完善外來物種風險監測評估與防控機制,建設生物天敵繁育基地和關鍵區域生物入侵阻隔帶,擴大生物替代防治示范技術試點規模,構建動植物檢驗檢疫安全保障。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建立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轉移防控機制。構建監測體系,嚴格工業和城鎮污染物處理和達標排放,禁止未經處理達標的工業和城鎮污染物進入農田、養殖水域等農業區域。加強污染源監管,嚴格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三廢達標排放。開展農用地分類劃定,未污染和輕微污染的劃為優先保護類,輕度和中度污染的劃為安全利用類,重度污染的劃為嚴格管控類。開展污染耕地分類治理,重點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責任單位: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區農業農村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建立健全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扶持政策,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完善農藥風險評估技術標準體系,深入實施限用農藥替代計劃。規范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獸用、漁用抗菌藥物。建立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殘留、低污染農業投入品生產。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學技術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落實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嚴格依法落實秸稈禁燒制度,建立秸稈禁燒巡查機制,整區推進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優先開展就地還田。支持開展秸稈發電項目試點,開展秸稈高值化、產業化利用,落實好沼氣、秸稈等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開展稻草、蔗葉、桑枝、尾菜、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資源化利用。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農用有機肥和農村能源為主要利用方向,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依法落實規模養殖環境評價準入制度,明確政府屬地責任和規模養殖場主體責任。依據土地利用規劃,積極保障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用地。全面推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引導病死畜禽集中處理。啟動實施全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展和改革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區科學技術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建立和完善廢舊地膜、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制度。落實國家新的地膜標準政策,依法強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符合標準的加厚地膜,加快可降解地膜研發推廣。以區為單位開展地膜使用全回收、消除土壤殘留等試驗試點。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和集中處理體系,落實使用者妥善收集、生產者和經營者回收處理的責任。鼓勵和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回收廢棄農用包裝物,開展廢舊地膜機械化撿拾示范推廣和回收利用。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鄉村辦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五、養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

(一)構建田園生態系統。遵循生態系統整體性、生物多樣性規律,合理確定種養規模,建設完善生物緩沖帶、防護林網、灌溉渠系等田間基礎設施,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實現農田生態循環和穩定。優化鄉村種植、養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多規合一要求,堅持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原則,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到2019年底,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及審批工作,保留村莊實用性村莊規劃覆蓋率達到50 %;到2021年,實現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保留村莊實用性村莊規劃基本覆蓋。持續推進清潔鄉村和清潔田園建設,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鄉村辦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落實水生生態保護修復制度。落實國家重點河流休漁、禁漁期制度,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和絕戶網等非法捕撈行為。開展捕撈限額試點,嚴格控制捕撈強度。推廣捕撈準用漁具和過度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落實漁船管理制度,建立幼魚資源保護機制。完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因地制宜實施河湖水系自然連通,確定河道砂石禁采區、禁采期。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落實林業和濕地養護制度。加快構筑以生態公益林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林業生態安全格局,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功能。建立健全退耕還林,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生態治理長效機制。強化濕地保護與管理,建設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多用途管理區。開展退化濕地恢復和修復,嚴格控制開發利用和圍墾強度。責任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區發展和改革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六、健全創新驅動與約束激勵機制

(一)完善農業綠色發展創新機制。完善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農業綠色生產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完善農業綠色科技創新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探索建立農業技術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加快成熟適用綠色技術、綠色品種的示范、推廣和應用。加快培養農業綠色發展科技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其率先開展綠色生產。健全生態管護員制度,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因地制宜增加護林員等公益崗位。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落實農業生態補貼制度。落實國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機制。落實漁業補貼改革政策,支持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完善耕地、森林、濕地、水生生物等生態補償政策,繼續支持退耕還林還草。有效利用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探索綠色金融服務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支持力度,創新綠色生態農業保險產品。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推廣應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資源節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動物疫病凈化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局、人民銀行柳江支行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建立和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清理、廢止與農業綠色發展不適應的標準和行業規范。根據國家制定修訂的農獸藥殘留、畜禽屠宰、飼料衛生安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依法加快研究制定修訂與之相配套的地方標準。以三品一標為抓手,加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創建和宣傳力度,重點培育和打造1-2個具有柳江特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5個自治區級農業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強化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標準化管理,加大企業標準、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的宣傳貫徹力度。鼓勵企業開展農產品商標注冊、省市名牌、著名商標等品牌創建。全面推行質量追溯,力爭到2020年,全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農業園區實現質量追溯全覆蓋,為優質農產品貼上質量標簽。積極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追溯二維碼雙覆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農業農村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構建綠色農業政策法規體系。完善耕地保護、農業污染防治、農業生態保護、農業投入品管理等配套制度。加強對《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宣傳貫徹落實。開展農業節水、節肥、節藥立法研究工作。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依法打擊破壞農業資源環境的違法行為。落實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及損害賠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和懲罰標準。責任單位: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辦等;配合單位:區司法局;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五)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耕地、漁業水域、生物資源、產地環境以及農產品生產、市場、消費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定期監測農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建立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構建充分體現資源稀缺和損耗程度的生產成本核算機制,積極參與國家研究農業生態價值統計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大數據管理系統。責任單位: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統計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各鎮黨委、政府和各有關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納入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內容。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實際抓緊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和具體要求,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引導全民參與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全民行動,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和城鄉居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生產消費方式,形成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在生產領域,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水生生物保護,投入品綠色生產、加工流通綠色循環、營銷包裝低耗低碳等綠色生產方式。在消費領域,從國民教育、新聞宣傳、科學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持續開展光盤行動,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抵制奢侈、低碳循環等綠色生活方式。

(三)加強考核督查。依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工作,科學考核評價農業綠色發展成效。適時開展部門聯合督查,對各鎮各有關單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成效和問題進行通報,落實不力的,要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確保農業綠色發展取得實效。

?

??

?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猜你想看
江政辦發〔2019〕104號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19-12-18 10:30   

?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鎮人民政府(管委會),區直各辦、局,各有關單位: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區黨委、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

?????????????????????????????????????????????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2019126????????????????????????????????

?

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

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

?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桂辦發〔201828號)和《中共柳州市委辦公室、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柳辦發〔201849號)精神,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結合我城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策部署,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為基本路徑,以糧食安全、綠色供給、農民增收為基本任務,以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以農民主體、市場主導、政府依法監管為基本遵循,尊重農業發展規律,強化改革創新、激勵約束和政府監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實現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農村更加美麗宜居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把農業綠色發展擺在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柳州市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部署要求,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努力實現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畜禽糞污、農膜全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高效。到2020年,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4.8萬畝,耕地質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個等級,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以上。到2030年,區耕地質量水平和農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

產地環境更加清潔。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 %;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農膜回收率達到80 %。到203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農業廢棄物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

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到2020年,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5 %以上,濕地面積不低于2.12萬畝,漁業水域生態水產養殖覆蓋率達80 %以上。到2030年,田園、森林、濕地、水域生態系統進一步改善。

綠色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到2020年,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0.7萬噸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品牌農產品占比明顯提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供應量大幅提升,綠色品牌效益突出,國內市場占有率廣泛拓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力爭總產值突破11億元。到2030年,農產品供給更加優質安全,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完善農業綠色發展區劃布局

(一)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落實國家農業功能區制度和主體功能區戰略,貫徹落實《廣西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6—2030年)》,組織實施《柳江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年)》。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爭創和培育一批蔬菜、水果、桑蠶、畜禽、水產品等自治區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明確區域生產功能。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建設,力爭將三園三區一體率先打造成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示范樣板,引領區農業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學技術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責任單位中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推行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方式。建立健全生態農業、富硒農業和有機循環農業發展支持政策。深入推進美麗柳江鄉村建設,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推廣微生物+”“高架網床+”生態養殖和稻螺共生等種養循環技術模式。以土地消納糞污能力確定養殖規模,引導畜牧業生產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適度調減大橋河沿岸畜禽養殖總量,科學合理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宜養殖區。禁養區劃定減少的畜禽規模養殖用地,可在適宜養殖區域按有關規定及時予以安排,并強化服務。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制度,合理確定水庫、池塘等養殖規模和養殖密度,逐步減少河流水庫投餌網箱養殖,防控水產養殖污染。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鄉村辦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創建模式,推進區質量興農和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支持扶貧產業綠色開發。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堅持保護環境優先,因地制宜選擇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區培育“5+2”個重點產業、貧困村培育“3+1”個特色產業,重點扶持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優質特色農產品,打好貧困地區農產品富硒牌和有機牌。落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政策,鼓勵扶持貧困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編制柳江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支持獎勵有條件的貧困創建A級景區、星級農家樂和鄉村旅游區,吸收周邊貧困戶就業,以點帶面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扶貧辦、區自然資源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區財政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強化農業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

(一)落實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強化耕地、漁業水域、濕地等用途管控,落實耕地、水資源等紅線管理制度,嚴控濫墾濫占等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動態監測和管理,確保到2020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07.4萬畝。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控制區用水總量。針對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建立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明確種植業、養殖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強化準入管理和底線約束,分類推進重點地區資源保護和嚴重污染地區治理。推進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根據柳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有序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加強農用地日常環境管理,積極開展受污染耕地綜合治理。到2020年,實現轄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77% 左右,完成《柳江區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相關工作任務。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堅持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積極開展農田耕作制度改革,集成推廣耕地輪作技術模式,對土壤污染嚴重、區域生態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等不宜連續耕作的農田實行輪作休耕,大力推廣水旱輪作和糧經飼輪作,因地制宜開展休耕試點。加大輪作休耕耕地的保護和改造力度,優先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大力實施土地整治、小塊并大塊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新增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到2020年建成?65.1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嚴格實行耕地質量監測和等級評價制度,落實經營者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財政局、區水利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完善節約高效的農業用水制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行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按照總體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原則,加快建立合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合理用水權益,提高農民有償用水意識和節水積極性。突出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推廣農作物抗旱品種、水肥一體化及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灌溉等農業節水技術,推進水稻淺濕控制灌溉、地膜和秸稈覆蓋栽培、深耕深松、聚土壟作等節水農業,健全基層節水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完善集雨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積極有序發展雨養農業。責任單位: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健全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加強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全面普查農作物種質資源。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管理與建設,推進野生稻、野生茶等瀕危野生植物資源原生境保護、移植保存和人工繁育。開展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完善外來物種風險監測評估與防控機制,建設生物天敵繁育基地和關鍵區域生物入侵阻隔帶,擴大生物替代防治示范技術試點規模,構建動植物檢驗檢疫安全保障。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建立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轉移防控機制。構建監測體系,嚴格工業和城鎮污染物處理和達標排放,禁止未經處理達標的工業和城鎮污染物進入農田、養殖水域等農業區域。加強污染源監管,嚴格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三廢達標排放。開展農用地分類劃定,未污染和輕微污染的劃為優先保護類,輕度和中度污染的劃為安全利用類,重度污染的劃為嚴格管控類。開展污染耕地分類治理,重點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責任單位: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區農業農村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建立健全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扶持政策,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完善農藥風險評估技術標準體系,深入實施限用農藥替代計劃。規范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獸用、漁用抗菌藥物。建立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殘留、低污染農業投入品生產。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學技術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落實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嚴格依法落實秸稈禁燒制度,建立秸稈禁燒巡查機制,整區推進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優先開展就地還田。支持開展秸稈發電項目試點,開展秸稈高值化、產業化利用,落實好沼氣、秸稈等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開展稻草、蔗葉、桑枝、尾菜、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資源化利用。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農用有機肥和農村能源為主要利用方向,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依法落實規模養殖環境評價準入制度,明確政府屬地責任和規模養殖場主體責任。依據土地利用規劃,積極保障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用地。全面推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引導病死畜禽集中處理。啟動實施全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展和改革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區科學技術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建立和完善廢舊地膜、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制度。落實國家新的地膜標準政策,依法強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符合標準的加厚地膜,加快可降解地膜研發推廣。以區為單位開展地膜使用全回收、消除土壤殘留等試驗試點。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和集中處理體系,落實使用者妥善收集、生產者和經營者回收處理的責任。鼓勵和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回收廢棄農用包裝物,開展廢舊地膜機械化撿拾示范推廣和回收利用。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鄉村辦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五、養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

(一)構建田園生態系統。遵循生態系統整體性、生物多樣性規律,合理確定種養規模,建設完善生物緩沖帶、防護林網、灌溉渠系等田間基礎設施,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實現農田生態循環和穩定。優化鄉村種植、養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多規合一要求,堅持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原則,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到2019年底,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及審批工作,保留村莊實用性村莊規劃覆蓋率達到50 %;到2021年,實現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保留村莊實用性村莊規劃基本覆蓋。持續推進清潔鄉村和清潔田園建設,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鄉村辦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落實水生生態保護修復制度。落實國家重點河流休漁、禁漁期制度,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和絕戶網等非法捕撈行為。開展捕撈限額試點,嚴格控制捕撈強度。推廣捕撈準用漁具和過度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落實漁船管理制度,建立幼魚資源保護機制。完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因地制宜實施河湖水系自然連通,確定河道砂石禁采區、禁采期。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落實林業和濕地養護制度。加快構筑以生態公益林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林業生態安全格局,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功能。建立健全退耕還林,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生態治理長效機制。強化濕地保護與管理,建設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多用途管理區。開展退化濕地恢復和修復,嚴格控制開發利用和圍墾強度。責任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區發展和改革局、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六、健全創新驅動與約束激勵機制

(一)完善農業綠色發展創新機制。完善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農業綠色生產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完善農業綠色科技創新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探索建立農業技術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加快成熟適用綠色技術、綠色品種的示范、推廣和應用。加快培養農業綠色發展科技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其率先開展綠色生產。健全生態管護員制度,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因地制宜增加護林員等公益崗位。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二)落實農業生態補貼制度。落實國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機制。落實漁業補貼改革政策,支持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完善耕地、森林、濕地、水生生物等生態補償政策,繼續支持退耕還林還草。有效利用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探索綠色金融服務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支持力度,創新綠色生態農業保險產品。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推廣應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資源節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動物疫病凈化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局、人民銀行柳江支行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三)建立和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清理、廢止與農業綠色發展不適應的標準和行業規范。根據國家制定修訂的農獸藥殘留、畜禽屠宰、飼料衛生安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依法加快研究制定修訂與之相配套的地方標準。以三品一標為抓手,加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創建和宣傳力度,重點培育和打造1-2個具有柳江特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5個自治區級農業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強化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標準化管理,加大企業標準、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的宣傳貫徹力度。鼓勵企業開展農產品商標注冊、省市名牌、著名商標等品牌創建。全面推行質量追溯,力爭到2020年,全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農業園區實現質量追溯全覆蓋,為優質農產品貼上質量標簽。積極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追溯二維碼雙覆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農業農村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四)構建綠色農業政策法規體系。完善耕地保護、農業污染防治、農業生態保護、農業投入品管理等配套制度。加強對《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宣傳貫徹落實。開展農業節水、節肥、節藥立法研究工作。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依法打擊破壞農業資源環境的違法行為。落實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及損害賠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和懲罰標準。責任單位: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辦等;配合單位:區司法局;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五)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耕地、漁業水域、生物資源、產地環境以及農產品生產、市場、消費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定期監測農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建立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構建充分體現資源稀缺和損耗程度的生產成本核算機制,積極參與國家研究農業生態價值統計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大數據管理系統。責任單位:柳州市柳江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統計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等;責任主體:各鎮人民政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各鎮黨委、政府和各有關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納入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內容。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實際抓緊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和具體要求,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引導全民參與。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全民行動,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和城鄉居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生產消費方式,形成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在生產領域,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水生生物保護,投入品綠色生產、加工流通綠色循環、營銷包裝低耗低碳等綠色生產方式。在消費領域,從國民教育、新聞宣傳、科學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持續開展光盤行動,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抵制奢侈、低碳循環等綠色生活方式。

(三)加強考核督查。依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工作,科學考核評價農業綠色發展成效。適時開展部門聯合督查,對各鎮各有關單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成效和問題進行通報,落實不力的,要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確保農業綠色發展取得實效。

?

??

?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青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a播放|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内大量偷窥精品视频|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播放|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久久99精品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