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幅跨越四十余載的山林權屬圖,兩塊交織著“歷史”與“現實”的土地,一場關于征地補償款的漫長爭執。在柳江區綜治中心的精心指導下,土博鎮平安法治辦傾情調解,使四案村三村屯與屯馬屯歷經兩年的僵持局面得到化解,雙方于2025年5月達成和解,為這場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23年,魚宜高速項目(土博段)土地征收工作推進至四案村區域。在涉及三村屯與屯馬屯的兩塊關鍵林地征收補償時,一個沉積多年的權屬難題浮出水面。
依據1981年《山界林權圖》顯示,這兩塊爭議地塊權屬存在歷史性的交叉:三村屯村民部分實際經營的林地,在圖紙上卻標注為屯馬屯所有;反之,屯馬屯長期使用的部分林地,圖紙歸屬又指向三村屯。
這種“圖”與“實”的錯位,使得雙方對征地補償款及地面附著物補償款的歸屬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兩年來,盡管多次協商,補償款如何分配始終是懸而未決的核心爭議點,項目推進受阻,村民關系緊張,矛盾始終得不到有效化解。
面對這塊“硬骨頭”,土博鎮依托柳江區綜治中心“一站式解紛”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列為信訪源頭治理重點任務。調解人員深刻認識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既要尊重事實,更要依法依規,關鍵在于解開雙方心結。在調解中,堅持“依圖明界、依實定權、依法分配”三重路徑,穩步推進調處工作。
以“圖”為基,追溯本源。調解伊始,鎮平安法治辦工作人員調取了1981年《山界林權圖》原始檔案,組織雙方代表共同查閱、辨認,明確圖紙記載的原始界限,為調解奠定歷史依據。
以“實”為據,厘清現狀。在尊重歷史圖證的基礎上,調解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勘察兩塊爭議林地的實際經營、管護現狀,詳細記錄地面附著物情況,充分聽取兩屯村民代表關于林地長期使用事實的陳述,力求還原客觀實際。
以“法”為綱,釋法明理。針對雙方的核心訴求——補償款分配,調解員依據《土地管理法》及征地補償安置相關政策法規,結合歷史圖紙與實際經營狀況,對補償款的歸屬、分配原則進行耐心細致的法律解釋和政策宣講,引導雙方在法律框架內尋求共識。
經過鎮平安法治辦調解員們情、理、法交融的不懈努力,僵持的局面終于迎來轉機。2025年5月15日,三村屯與屯馬屯代表就兩塊爭議林地的征地補償款及地面附著物補償款分配達成初步協議。5月20日,雙方正式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協議書》,對補償款的具體分配比例和支付方式進行了明確約定,這起長達兩年的糾紛得到了化解。
協議的簽訂,不僅解開了兩屯村民的心結,保障了他們的合法權益,更促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屯馬屯村民韋文新作為受益群眾代表,對土博鎮黨委、政府高效公正化解糾紛、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深表感激。
他滿懷深情,特地制作了一面題為“糾紛化解有力度排憂解難顯擔當”的錦旗,親手送到了土博鎮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同志的手中。這面鮮艷的錦旗,不僅是對本次調解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土博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信訪矛盾源頭治理、前端化解成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土博鎮始終堅持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鎮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信訪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工作格局,深入踐行“浦江經驗”,聚焦“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三張清單,推動源頭治理法治化。
成立鎮信訪聯席會議領導小組,落實領導包案及“一人一策一專班”機制;運用“321工作法”聯動村民小組、司法所等力量,實現“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動態排查矛盾,領導干部開展接訪信訪推動問題一線化解。目前,共接待群眾20人次,初信初訪化解率達100%。
未來,土博鎮將繼續秉持“腳底沾泥”的務實作風和“法律兜底”的法治思維,不斷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各類風險隱患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土博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平安穩定的環境。
一幅跨越四十余載的山林權屬圖,兩塊交織著“歷史”與“現實”的土地,一場關于征地補償款的漫長爭執。在柳江區綜治中心的精心指導下,土博鎮平安法治辦傾情調解,使四案村三村屯與屯馬屯歷經兩年的僵持局面得到化解,雙方于2025年5月達成和解,為這場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23年,魚宜高速項目(土博段)土地征收工作推進至四案村區域。在涉及三村屯與屯馬屯的兩塊關鍵林地征收補償時,一個沉積多年的權屬難題浮出水面。
依據1981年《山界林權圖》顯示,這兩塊爭議地塊權屬存在歷史性的交叉:三村屯村民部分實際經營的林地,在圖紙上卻標注為屯馬屯所有;反之,屯馬屯長期使用的部分林地,圖紙歸屬又指向三村屯。
這種“圖”與“實”的錯位,使得雙方對征地補償款及地面附著物補償款的歸屬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兩年來,盡管多次協商,補償款如何分配始終是懸而未決的核心爭議點,項目推進受阻,村民關系緊張,矛盾始終得不到有效化解。
面對這塊“硬骨頭”,土博鎮依托柳江區綜治中心“一站式解紛”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列為信訪源頭治理重點任務。調解人員深刻認識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既要尊重事實,更要依法依規,關鍵在于解開雙方心結。在調解中,堅持“依圖明界、依實定權、依法分配”三重路徑,穩步推進調處工作。
以“圖”為基,追溯本源。調解伊始,鎮平安法治辦工作人員調取了1981年《山界林權圖》原始檔案,組織雙方代表共同查閱、辨認,明確圖紙記載的原始界限,為調解奠定歷史依據。
以“實”為據,厘清現狀。在尊重歷史圖證的基礎上,調解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勘察兩塊爭議林地的實際經營、管護現狀,詳細記錄地面附著物情況,充分聽取兩屯村民代表關于林地長期使用事實的陳述,力求還原客觀實際。
以“法”為綱,釋法明理。針對雙方的核心訴求——補償款分配,調解員依據《土地管理法》及征地補償安置相關政策法規,結合歷史圖紙與實際經營狀況,對補償款的歸屬、分配原則進行耐心細致的法律解釋和政策宣講,引導雙方在法律框架內尋求共識。
經過鎮平安法治辦調解員們情、理、法交融的不懈努力,僵持的局面終于迎來轉機。2025年5月15日,三村屯與屯馬屯代表就兩塊爭議林地的征地補償款及地面附著物補償款分配達成初步協議。5月20日,雙方正式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協議書》,對補償款的具體分配比例和支付方式進行了明確約定,這起長達兩年的糾紛得到了化解。
協議的簽訂,不僅解開了兩屯村民的心結,保障了他們的合法權益,更促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屯馬屯村民韋文新作為受益群眾代表,對土博鎮黨委、政府高效公正化解糾紛、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深表感激。
他滿懷深情,特地制作了一面題為“糾紛化解有力度排憂解難顯擔當”的錦旗,親手送到了土博鎮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同志的手中。這面鮮艷的錦旗,不僅是對本次調解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土博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信訪矛盾源頭治理、前端化解成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土博鎮始終堅持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鎮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信訪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工作格局,深入踐行“浦江經驗”,聚焦“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三張清單,推動源頭治理法治化。
成立鎮信訪聯席會議領導小組,落實領導包案及“一人一策一專班”機制;運用“321工作法”聯動村民小組、司法所等力量,實現“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動態排查矛盾,領導干部開展接訪信訪推動問題一線化解。目前,共接待群眾20人次,初信初訪化解率達100%。
未來,土博鎮將繼續秉持“腳底沾泥”的務實作風和“法律兜底”的法治思維,不斷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各類風險隱患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土博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平安穩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