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柳江區供銷合作聯社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供銷社的關懷和正確指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保障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生產
我社堅持以“三農”服務的宗旨,一是充分發揮農資商品經營的主渠道作用,區供銷社系統銷售供應各種化肥94877噸,其中:尿素57928噸,碳銨35028噸,磷肥 35849噸,復合肥51326噸,農藥1118噸,為全區農業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充分發揮“供”和“銷”的作用,新領辦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即柳州市程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柳州市張加學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結合地域種植結構及特色產業,促進當地農產品交易,增加農民收入。
(二)深化綜合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通過依托土地托管提供規模化服務,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3.85萬畝次。二是分別在拉堡鎮、里高鎮、百朋鎮、進德鎮等地開展供銷大集活動共20場,組織企業、合作社參加廣交會、其他縣市供銷大集3場,有效促進產供銷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與消費提質良性循環。三是培育創建“十百千”工程。2023年,進德供銷社成功申報“四星級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站”,目前正在創建2家百佳鄉供銷社和3家千家村供銷社。通過實施“十百千”工程,建構更加完善、高效、規范的行業基層組織體系。
(三)積極盤活資產,重塑供銷形象
一是盤活閑置資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柳江區供銷社江華商行大樓抵押貸款2420萬元投資《嘉元·柳江棚戶區改造回建安置房項目》,由于該項目已停工2年多,投資資金無法回流,區社每年需償還銀行利息180多萬元,嚴重影響了柳江區供銷事業的發展。今年我社成功將江華商行大樓一、二樓出租,一次性獲得十年租金共計1000萬元,有效地緩解了我社資金困難并解決了部分歷史遺留問題。
二是公開招投標,最大化激活閑置資源。穿山供銷社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將閑置土地10畝公開招租,引進社會企業,建設車輛檢測站,滿足當地大小車輛檢測需求,增加穿山社年收入5萬元(租期15年,每五年租金遞增)。同時,穿山供銷社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將門面出租,年租金收益增加10萬元,效地提升了社有資產收益。
三是維修加固房屋,增加基層社收入。里雍社、百朋社、福塘社通過房屋維修、加固及出租閑置房屋土地等方式,將門面和土地出租,分別增加年收入3.6萬元、13.85萬元和1.6萬元,在增加收益的同時,消除安全隱患,達到共贏局面。
(四)加強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1.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一是扎實開展理論學習。堅持“第一議題”制度。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供銷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列為黨組會議“第一議題”。組織黨員通讀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自覺強化理論武裝,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堅持集中學和個人自學相結合。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采取務實管用、簡便易行的措施開展理論學習。一年來,共組織全體干部集中學習12次,召開支部黨員大會6次、上黨課5次,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觀看“十場名家云直播”專題黨課4次、觀看愛國教育電影2場。三是開展大興調查研究。各基層社、直屬公司負責人就查擺問題、經營情況、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遺留問題、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匯報。各負責人主動認領問題,就匯報中所發現的問題開展了集思廣益、理清思路、凝心聚力的“面對面”交流,并對區供銷社黨組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2.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社、從嚴治企”。一是繼續抓好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工作。緊盯春節、清明、五一等重要節點,召開節前廉政談話提醒及警示教育會共7次,提醒干部職工遵守各項紀律規定,過好“廉政”關。二是開展清廉機關建設工作。通過制定本單位工作方案及任務清單;并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廉政教育活動,如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觀看清廉主題微電影等共4次;黨組書記上廉政黨課3次等,推動清廉機關建設縱向走深走實。
(五)推進安全建設,共建和諧供銷
我社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識,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本年度共召開6次安全生產工作專題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研究工作措施,解決突出問題。領導班子帶隊到各基層社、直屬公司檢查督導安全生產工作 本年度開展安全大排查5次,不定期安全檢查若干次。截至目前,本系統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六)持續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彰顯供銷力量
一是安排一名黨員干部到里高鎮三合村任第一書記、一名黨員干部到成團鎮北弓村任駐村工作隊員。二是組織我單位幫扶聯系人每月進村入戶,了解脫貧戶生產生活情況,落實幫扶政策,協助脫貧戶發展生產、發展產業,協助脫貧戶辦理適合的政策補助等。三是協助里團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為實現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相互融合發展,通過村級供銷社發揮作用,以“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模式與農民合作社融合,切實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二、存在問題
(一)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一是由于供銷社負債嚴重,部分基層社及直屬公司無法正常開展經營業務活動,自身運轉困難;二是基層社改制不徹底,下屬12個基層社中仍有4個基層供銷社依然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制約供銷社進一步發展。
(二)為農服務能力需增強。基層供銷社系統經過改制,供銷傳統原五大主業(農資、農產品、日用品、廢舊回收、煙花爆竹)呈現萎縮,我社現僅限于農資和煙花爆竹經營。且由于農資市場開放,供銷社系統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力下降。
(三)由于供銷干部隊伍老齡化嚴重,人才缺乏,工作創新性不足,導致了為農服務能力減弱。
三、2024年工作計劃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社和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主業,積極作為,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
1、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把黨的領導和黨建設融入到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2、強力推行公開招租,盤活社有資產。堅持推行公開競租的資產經營方式,規范社有資產的經營管理。并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利用閑置資產整合資源,開展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工作,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供銷社服務網點建設、農產品預冷設施建設、社有資產利舊改造等項目實施,逐步完善為農服務網絡,提高資產的使用價值。
3、繼續培育創建“十百千”工程。通過實施“十百千”工程,建構更加完善、高效、規范的行業基層組織體系。 ???
4、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供銷社自身經營實體為支撐,整合當地農產品資源,構建電子商務服務網絡體系,搭建集農產品營銷、物流配送、農情信息發布等功能完備的農產品電商平臺。
5、加強社企管理,提升運營效益。通過加強制度和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直屬企業、基層社資產租賃、經營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運營和管理,開源節流,挖掘增效創收點,提升運營效益。
6、拓展社企業務,壯大經濟實力。充分利用供銷農業服務綜合改革和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契機,加強與農業生產、經營市場對接,結合自身實際,利用土地、供銷平臺等資源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服務項目建設。
7、繼續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維護系統安全穩定擺在突出位置,為系統改革發展營造安定和諧的環境。
2023年,柳江區供銷合作聯社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供銷社的關懷和正確指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保障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生產
我社堅持以“三農”服務的宗旨,一是充分發揮農資商品經營的主渠道作用,區供銷社系統銷售供應各種化肥94877噸,其中:尿素57928噸,碳銨35028噸,磷肥 35849噸,復合肥51326噸,農藥1118噸,為全區農業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充分發揮“供”和“銷”的作用,新領辦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即柳州市程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柳州市張加學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結合地域種植結構及特色產業,促進當地農產品交易,增加農民收入。
(二)深化綜合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通過依托土地托管提供規模化服務,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3.85萬畝次。二是分別在拉堡鎮、里高鎮、百朋鎮、進德鎮等地開展供銷大集活動共20場,組織企業、合作社參加廣交會、其他縣市供銷大集3場,有效促進產供銷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與消費提質良性循環。三是培育創建“十百千”工程。2023年,進德供銷社成功申報“四星級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站”,目前正在創建2家百佳鄉供銷社和3家千家村供銷社。通過實施“十百千”工程,建構更加完善、高效、規范的行業基層組織體系。
(三)積極盤活資產,重塑供銷形象
一是盤活閑置資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柳江區供銷社江華商行大樓抵押貸款2420萬元投資《嘉元·柳江棚戶區改造回建安置房項目》,由于該項目已停工2年多,投資資金無法回流,區社每年需償還銀行利息180多萬元,嚴重影響了柳江區供銷事業的發展。今年我社成功將江華商行大樓一、二樓出租,一次性獲得十年租金共計1000萬元,有效地緩解了我社資金困難并解決了部分歷史遺留問題。
二是公開招投標,最大化激活閑置資源。穿山供銷社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將閑置土地10畝公開招租,引進社會企業,建設車輛檢測站,滿足當地大小車輛檢測需求,增加穿山社年收入5萬元(租期15年,每五年租金遞增)。同時,穿山供銷社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將門面出租,年租金收益增加10萬元,效地提升了社有資產收益。
三是維修加固房屋,增加基層社收入。里雍社、百朋社、福塘社通過房屋維修、加固及出租閑置房屋土地等方式,將門面和土地出租,分別增加年收入3.6萬元、13.85萬元和1.6萬元,在增加收益的同時,消除安全隱患,達到共贏局面。
(四)加強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1.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一是扎實開展理論學習。堅持“第一議題”制度。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供銷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列為黨組會議“第一議題”。組織黨員通讀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自覺強化理論武裝,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堅持集中學和個人自學相結合。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采取務實管用、簡便易行的措施開展理論學習。一年來,共組織全體干部集中學習12次,召開支部黨員大會6次、上黨課5次,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觀看“十場名家云直播”專題黨課4次、觀看愛國教育電影2場。三是開展大興調查研究。各基層社、直屬公司負責人就查擺問題、經營情況、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遺留問題、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匯報。各負責人主動認領問題,就匯報中所發現的問題開展了集思廣益、理清思路、凝心聚力的“面對面”交流,并對區供銷社黨組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2.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社、從嚴治企”。一是繼續抓好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工作。緊盯春節、清明、五一等重要節點,召開節前廉政談話提醒及警示教育會共7次,提醒干部職工遵守各項紀律規定,過好“廉政”關。二是開展清廉機關建設工作。通過制定本單位工作方案及任務清單;并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廉政教育活動,如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觀看清廉主題微電影等共4次;黨組書記上廉政黨課3次等,推動清廉機關建設縱向走深走實。
(五)推進安全建設,共建和諧供銷
我社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識,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本年度共召開6次安全生產工作專題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研究工作措施,解決突出問題。領導班子帶隊到各基層社、直屬公司檢查督導安全生產工作 本年度開展安全大排查5次,不定期安全檢查若干次。截至目前,本系統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六)持續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彰顯供銷力量
一是安排一名黨員干部到里高鎮三合村任第一書記、一名黨員干部到成團鎮北弓村任駐村工作隊員。二是組織我單位幫扶聯系人每月進村入戶,了解脫貧戶生產生活情況,落實幫扶政策,協助脫貧戶發展生產、發展產業,協助脫貧戶辦理適合的政策補助等。三是協助里團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為實現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相互融合發展,通過村級供銷社發揮作用,以“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模式與農民合作社融合,切實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二、存在問題
(一)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一是由于供銷社負債嚴重,部分基層社及直屬公司無法正常開展經營業務活動,自身運轉困難;二是基層社改制不徹底,下屬12個基層社中仍有4個基層供銷社依然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制約供銷社進一步發展。
(二)為農服務能力需增強。基層供銷社系統經過改制,供銷傳統原五大主業(農資、農產品、日用品、廢舊回收、煙花爆竹)呈現萎縮,我社現僅限于農資和煙花爆竹經營。且由于農資市場開放,供銷社系統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力下降。
(三)由于供銷干部隊伍老齡化嚴重,人才缺乏,工作創新性不足,導致了為農服務能力減弱。
三、2024年工作計劃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社和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主業,積極作為,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
1、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把黨的領導和黨建設融入到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2、強力推行公開招租,盤活社有資產。堅持推行公開競租的資產經營方式,規范社有資產的經營管理。并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利用閑置資產整合資源,開展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工作,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供銷社服務網點建設、農產品預冷設施建設、社有資產利舊改造等項目實施,逐步完善為農服務網絡,提高資產的使用價值。
3、繼續培育創建“十百千”工程。通過實施“十百千”工程,建構更加完善、高效、規范的行業基層組織體系。 ???
4、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供銷社自身經營實體為支撐,整合當地農產品資源,構建電子商務服務網絡體系,搭建集農產品營銷、物流配送、農情信息發布等功能完備的農產品電商平臺。
5、加強社企管理,提升運營效益。通過加強制度和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直屬企業、基層社資產租賃、經營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運營和管理,開源節流,挖掘增效創收點,提升運營效益。
6、拓展社企業務,壯大經濟實力。充分利用供銷農業服務綜合改革和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契機,加強與農業生產、經營市場對接,結合自身實際,利用土地、供銷平臺等資源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服務項目建設。
7、繼續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維護系統安全穩定擺在突出位置,為系統改革發展營造安定和諧的環境。